2022年银行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选登
转瞬十几年的光景过去了。从高校毕业安排进银行,一路奔波着,劳碌着,记忆中的一些琐碎往事好像随着时间的消逝,变得有些模糊了。但是当年工作的点点滴滴,那些与**银行一路走过的岁月却日久铭新,令我终生难忘。
参与工作的第一站--**银行**分理处与今日的**银行网点有着天壤之别的厚实和朴实,是我最早接受金融启蒙的开那 http://***始。80年头末,当时的银行网点,门牌上大都挂着“某某分理处”或“某某储蓄所”字样,外表朴实,很少有豪华张扬的。除了“大银行”以及临街繁华地段的几家银行显得比较气派外,其他的就跟小百货商店那么大。小而窄的门面,高而旧的桌椅,昏暗陈旧的吊灯,水泥砌平的地面,再加上被银行师傅磨得发旧的大算盘、笨重的大钢箱,基本构成了营业网点的全部家产。像很多刚刚毕业的高校生一样,当年的我就坐在三张桌子拼起的“丁”字柜台前,每天收收付付,写写算算,重复着简洁划一的数字劳动。每逢夏季,没有空调的营业室燥热难耐,打开电风扇也只往地面上吹,生怕桌面上的账页被风吹散;到了冬天,尽管屋里有暖气,但外面的寒气却因门的不断开启而直逼柜台,我们只好搓着手,跺着脚,一边招呼进进出出的客户,一边写写算算。就这样寒来暑往,当年的银行当年的我们,用百分之百的手工操作服务着老百姓,暖和着储户的心。
那个年头,人们进出银行,也没有太多的选择。看来看去,只有传统的几项业务: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定活两便、零存整取,还有一些信汇、电汇…….当客户走进银行,见柜台里的工作人员低头算帐,他们或观望,或当心翼翼地询问,得到精确的答复后,他们会自己找到该排的队伍里等着办理业务。,市民们好像对银行服务没有太多的奢望;而当时的银行也大多抱着“坐等顾客上门”的想法,存不存由你!
如天公造物般的奇妙。也就是十几的工夫,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金融产业的不断创新,使银行的面孔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昏暗破落的窄小门面统统改换成宽敞光明的气派门面,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不谋而合地成为新型都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走进银行大厅,人们再也听不见拨拉算盘珠子的“噼里啪啦”声响了,温柔的背景音乐和着电脑键盘演奏出的欢快旋律,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原先那高不行攀的柜台
2022年银行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选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