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教学设计
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厌氧性细菌?
教学设计
科 目: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根底
科 任:陈佳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授课类容:厌氧性细菌
授课班级: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
授
新
课
培养特性:严格厌氧,常用疱肉培养基培养
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很强,在枯燥的土壤中可存活数年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条件:最重要的条件是形成厌氧微环境
1〕深而狭窄的伤口,混有泥土和异物2〕大面积的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3〕同时有需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2、致病物质: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
3、所致疾病:破伤风
潜伏期:平均7~14天
发病早期病症:有发热、头疼、流涎、出汗和冲动等前驱病症,后期典型临床病症: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免疫学
结合图片展示典型病症
让学生对破伤风临床表现更深刻,促进理解、记忆
引出防治原那么
微生物学检查〔略〕
四、防治原那么:
1. 人工自动免疫: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应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作紧急预防
4.治疗:使用TAT和抗生素。对已发病者应早期足量使用TAT、大剂量使用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以及镇静、解痉药物对症治疗 。
小结:早发现、早处理、早TAT、早抗生素
回忆P96案例
钱进,男,47岁,因“吞咽困难1天,全身抽搐2次〞入院。患者7天前在田里干活,左脚底部刺入一长约2厘米的铁钉,自行拔除,未做任何医疗处理。5天后患者感觉颈部不适,活动受限;7天后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并出现全身抽搐2次,抽搐时意识清楚,表情痛苦。
提问
讲解
巡堂
讨论病例
答复下列问题
让学生解决实际病例,与课前病例回忆
讨论:1、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2、刚扎到钉子时,伤口应如何处理?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诊断为:破伤风
诊断依据:1〕有明显外伤史:脚底部被铁钉刺入2厘米
2〕临床表现:吞咽困难,表情痛苦,颈部动受限,抽搐2次/天。
2、伤口应如何处理?
清创、扩创,用3%的双氧水冲洗伤口,防止厌氧环境的形成。
组织讨论
答复
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
授
新
课
进一步治疗:镇静解痉药,抗生素,紧急肌注TAT。
产气荚膜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G+ 粗大杆菌,无鞭毛,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不大于菌体
体内有明显的荚膜
2、培养特性
1〕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很强
2〕培养特性:不严格厌氧,血琼脂平板:双层溶血环
内环完全溶血--- θ毒素
外环不完全溶血--α毒素
3〕牛奶培养基:“汹涌发酵〞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主要致病物质是卵磷脂酶
2.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 〔2〕食物中毒 〔3〕坏死性肠炎
〔三〕防治原那么:
1、伤口及时清创、扩创,3%双氧水冲洗,破坏厌氧环境
结合图片讲解生物学性状
图片展示“汹涌发酵〞
图片展示气性坏疽
让学生对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有一定的了解
直观认识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疾病
2、早期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局部感染切除坏死组织,必要时截肢。
3、高压氧舱法
三、肉毒梭菌
〔一〕生物学特性
G+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使细胞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芽胞抵抗力很强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肉毒毒素
1、肉毒毒素是最剧烈的神经外毒素 〔毒性比氰化钾强1万倍,纯结晶的肉毒毒素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
2、肉毒毒素不耐热,煮沸1min即可被破坏
3、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肉毒中毒〕2〕婴儿肉毒中毒3〕创伤感染中毒
防治原那么:食品加热消毒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
流
总
结
4、防治原那么: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最新破伤风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