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肝炎健康宣教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3页
目录
我们的肝
认识肝炎
5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肝炎早期症状
乙型肝炎—严重的进展性疾病,致死率高
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
如何预防乙肝
正确认识乙肝病毒携带者
现接种原则
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于免疫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
第1针和第2针间隔应≥28天。
第2针和第3针的间隔应≥60天。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3页
如何预防乙肝?
一、中国预防及控制乙肝的策略及方法:乙肝疫苗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明确指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乙肝疫苗是唯一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疫苗,并认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3页
丙型肝炎传播
传染源:
HCV感染者,即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
平均潜伏期为6-9周。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3页
丙型肝炎传播
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输血、应用血制品途径传播,还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密切接触传播、静脉内吸毒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与乙型肝炎比较不够明显,因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人群包括经常受血者、静脉内吸毒者、性乱着、职业献血者、经常接触血液和血制品的工作人员以及医务工作者。多次受血和静脉内吸毒者是HCV感染最危险的因素。
丙型肝炎可以通过献血(特别是单献血浆)造成一定范围的暴发。在河北的固安县就曾发生过由于献血或献血浆引起的较为严重的丙型肝炎暴发。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3页
传播途径:
经血传播:通过输入污染HCV的血液或血制品,献血或反复透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均可造成HCV传播。输入含HCV的血液最易感染,也可通过反复接触微量血液传播。
研究显示:在静脉吸毒人群中抗-%.
丙型肝炎传播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3页
丙型肝炎传播
性接触传播:从丙型肝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液中极易检测到HCV-RNA,其配偶HCV感染率高于家庭其他成员和一般人群,说明HCV存在性接触传播的危险。
研究显示:在卖淫女中抗-%(%)。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3页
丙型肝炎传播
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方式确实存在,但一般认为传播机率远比乙肝为低,转归相对较好。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3页
丙型肝炎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和意义
目前,HCV疫苗仍处在研发阶段,对HCV感染人群的规范、有效治疗是控制HCV传播的主要手段。
HCV感染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HCV,表现为HCVRNA持续阴性、肝脏酶学指标和肝功能正常,从而达到减少HCV相关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的发生,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3页
二、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及疗效:
IFN-α是抗HCV的有效药物。
1、 IFN-α和复合IFN-α单用时疗效大致相当。IFN-α用量为3MU、5MU,皮下注射,每周三次,疗程24周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约为6%,疗程48周时SVR可上升到约16%,联合RBV,疗程24周,SVR为34%,疗程48周,SVR可提高到42%。
复合IFN-α用量为9ug,皮下注射,每周三次。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3页
2、PEG-IFN-α
目前获准上市使用的PEG-IFN-α有两种,一种是 PEG-IFN-α-2a,一种是 PEG-IFN-α-2b。前者按固定剂量给药,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后者是按体重给药,每周一次。PEG-IFN-α单用,48周疗程SVR大约为39%,联合RBV,SVR可达54%~56%。
PEG-IFN-α联合RBV是目前治疗慢性丙肝的最佳方案。
如无利巴韦林的禁忌证,均应采用联合疗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3页
三、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肝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1、一般患者的治疗
1)急性丙肝
急性丙肝接受IFN-α治疗,能有效防止急性丙肝的慢性化,如检测到HCVRNA阳性,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3页
2)慢性丙肝
患者自愿接受抗病毒治疗并保证治疗依从性,血清HCVRNA阳性,肝功能为A级,不存在治疗禁忌证。患者血清ALT水平不应该作为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参考指标。,肝组
肝炎健康宣教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