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HO统计,全世界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的人数>5000万,其中
滥用阿片者约600万人
滥用镇静催眠药者400万人
滥用兴奋剂和致幻剂者约500万人
……
世界上 10万人/年 激)的强化效应。正性强化因子又称为奖赏。
②负性强化因子,指能引起精神不快或身体不适(如戒断症状)的药物(或刺激),促使用药者为避免这种不适而采取被动寻找这种药物(或寻求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负性强化因子又称为厌恶。
第十三页,共58页。
药物依赖性
正性强化因子
负性强化因子
用药刺激奖赏系统 :精神效应→精神依赖性
停药后的身体效应→身 体 依 赖 性
药物
·为什么会形成药物依赖性?
第十四页,共58页。
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神经通路,可引起人的欣快等精神效应,即正性强化效应(奖赏效应),这是驱使滥用者强迫性主动觅药行为的主要动力,也是形成精神依赖性的神经解剖基础。
吗啡、海洛因等药物刺激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放电,停药后该神经元放电增加,引起戒断症状,是身体依赖性的基础。
第十五页,共58页。
奖赏通路与奖赏作用
奖赏通路与奖赏作用——正性强化作用
电刺激奖赏作用
电 流
前额叶皮质
自然奖赏作用
食物
水
性
养育
伏隔核
药物奖赏作用
腹侧被盖区
第十六页,共58页。
殊途同归
可卡因
海洛因
尼古丁
酒 精
海洛因
各类毒品对奖赏系统的激活——殊途同归
正性强化作用——欣快感
第十七页,共58页。
*
欣快体验、情绪记忆、渴求感与失控
海马
前额 叶
杏仁核
纹状体
尾状核
壳核
思维活动
理智控制
情绪活动
记忆活动
海洛因的欣快体验作用通过杏仁核的加工,作为一种伴有强烈情绪色彩记忆储存于海马之中,可能成为渴求感和觅药行为和复吸的动机。
第十八页,共58页。
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蓝斑核(LC)
起源于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弥散性调节系统
功能牵涉到
注意力、
意识、
睡眠周期、
学忆、焦虑和疼痛、情绪、
脑代谢。
与身体依赖性有关的脑区:
第十九页,共58页。
海洛因的负性强化作用——戒断症状
疼痛症状群
卡他症状群
神经精神症状群
植物神经症状群
消化系统症状群
呼吸系统症状群
运动系统症状群
生殖系统症状群
……………等等
不安焦虑、忽冷忽热,流泪、流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肌炎痛、震颤等。
第二十页,共58页。
奖赏与行为
自
然
药
物
奖 赏
(对奖赏的最高体验)
欣快、舒服
行为重复
渴求
主动觅药
行 为
被动觅药
行 为
适应性变化
戒断症状(痛苦,厌恶)
正性强化
负性强化
本能
第二十一页,共58页。
*
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和特征
第二十二页,共58页。
依赖性药物
麻醉药品
(narcotic drugs)
阿片类: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美沙酮、芬太尼、二氢埃托菲等
可卡因类:可卡因、古柯叶
大麻类:大麻、大麻酚
氯胺酮(K粉)
精神药品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等
中枢兴奋剂:苯丙胺、冰毒、摇头丸
致幻剂:麦角酰二乙胺(LSD)等
其他
烟草、酒精
挥发性有机溶剂:胶水、汽油等
第二十三页,共58页。
罂粟
第二十四页,共58页。
Cut capsule showing latex exuding from cut
第二十五页,共58页。
*
割开未成熟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风干,变成棕褐色的粘稠状物,就是鸦片。
鸦片中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
鸦片(opium,阿片)
第二十六页,共58页。
*
海洛因,学名二乙酰吗啡,俗称白粉。
它是鸦片的衍生物,是吗啡与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
海洛因
第二十七页,共58页。
白色结晶性粉末或柱状结晶,毒性比吗啡大10-20倍。极纯的海洛因俗称“白粉”,分为“2号”、“3号”、”4号”
鸦片
吗啡
海洛因
凡吸者面黑肩耸,两眼泪流,肠脱不吸而死”。
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未毒性比鸦片大10-20倍。
第二十八页,共58页。
可卡因是从古柯叶中提取的白色晶状的生物碱,是强效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和局部麻醉剂。能刺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吸毒者产生欣快舒适感。
早在5000年前古柯就出现在厄瓜多尔一带,被安第斯山的土著居民——古印第安人奉为“圣草”,因此他们自古
药物依赖-刘明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