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旁观者的地位有所不同。这也正是范成大对田园诗的独特贡献。”⑥
其次, 概括地说, 中国古代田园诗历来有两大系统: 一是由陶渊明开创, 由唐代王维、孟浩然等人继承并发展的田园诗, 这也正是通常被视为田园诗的正宗主脉。其实, 陶氏的田园诗无论是表达自己人格的淳朴超俗; 还是描绘田园风光的静谧纯洁; 无论是倾吐自己躬耕的体验,还是展示隐居田园的逸乐, 总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 侧重于道家人生观及其价值取向。二是唐代中叶以后新乐府运动中兴起的“悯农诗”、“田家词”, 这些诗重在反映农夫命运的凄惨和农村生活的辛苦, 格调压抑冷峻, 充溢嘲讽和批判精神。其创作思想代表着儒家诗学中批判现实和言志载道观念, 有剧烈的战斗性。 而范成大的田园诗既承传了儒家诗学中批判现实、言志载道的精神, 又融汇了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淡泊的审美趣味, 把两者有机地溶
合, 在广袤多姿的农村生活中, 形成自己独具的艺术风格。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说:“他 在事实上是在肯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田园诗 的本质, 因而相对地提高了田园诗的价值。”⑦这也是范成大对中国古代田园诗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三, 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 无论是以追求淡泊闲适表现士大夫情趣为主的创作, 还是以强调社会批判、以言志载道为主旨的悯农诗、田家词, 都缺少对风土民俗或古老朴实的乡村文化的关注。陶渊明“聊为陇亩民”负耒躬耕, 但诗中的文化品位却纯是士阶层的, 处于中国古代学问分子孜孜以求的精英文化层次。王维、孟浩然等人的田园诗虽也写了些“鸡犬、桑梓、豆麦”之类, 但文人乃至官坤气很浓。另一方面, 新乐府运动所提倡的是儒士以天下为己任,“惟歌生民病”的文化精神, 也是典型的精英文化的范畴。只有范成大, 不仅把上述两种题材、两种文学价值观、两种审美趣味合起来, 更把自己的审美视角从精英文化层次转变为大众文化的层次, 深化到农村生活的基本文化层, 表现农夫的生活习惯、生存方式、精神追求和文化心态, 通过那些古老而又鲜活的民俗民情, 来展示农村、刻划农夫。这样, 范成大的田园诗不仅有了通常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还蕴含更深刻的文化意味。假如说陶渊明等人是用田园来展示文人的趣味和情怀的话, 那么范成大则是用田园来表现农夫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态, 这是其他田园诗所无法企及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与南宋的范成大, 都是闻名的田园诗人, 是我国古代不行多得的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田园诗在我国浩瀚的诗歌海洋中别开一面, 闪耀着刺眼的光线。那么, 他们的田园诗有哪些特点呢? 本文拟就其异同作一番比较, 议其同, 论其异, 以从中获得裨益。
一
几位闻名的田园诗人创作的共同之处, 首先在于他们相近的思想情趣、相像的生活经验。他们都有隐居田园的历史, 这是他们创作田园诗的基础。
在仕途上, 他们多明珠暗投, 但都希望有所建树。如陶渊明在《杂诗》其二中写道:“日月掷人去, 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满腹心志不能施展,心愿悲凉苦闷, 难以安静, 这是诗人壮志难酬心情的详细表现。孟浩然在《洗然弟竹亭》诗中说:“俱怀鸿鹄志, 共有脊鸟令鸟心。”在《家园卧疾毕太视相寻》诗中又说:“壮图竟未立, 花白恨吾衰。”这些都表明白他有建功立业的心迹。王维则云:“忘身辞凤阙, 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悲, 窗间老一经。”借歌颂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来表达自己胸中激情。在对待求仕与隐居问题上, 他们的思想也大体一样, 特殊是不满官场黑暗, 不愿取媚权贵而退隐归田的思想更为接近。陶渊明为生活所迫做过几
2022年范成大的田园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