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反思
林东五小 庞金华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本课时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复习铺垫。设计了6道整十、整百乘一位《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反思
林东五小 庞金华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本课时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复习铺垫。设计了6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目的是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二是探究部分,重点是第二种算法的探究,呼应了铺垫部分的口算方法,学生对第一种算法是没有困难的,预设能有个别学生有第二种算法的想法,如果没有,就借助口算方法迁移过来,让学生讲口算方法运用到笔算中去。
虽然课下感觉自己备课很充分,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不足。如:在探究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仔细观察主题图,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3、在练习本上试算结果。(重点思考:3乘0这步能省略吗?如果要省略,那么因数3移到什么位置?这时书写积应该注意些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分工准备汇报。小组交流时我进行巡视发现学生算280×3时都用以前的方法。这时我发现我设计的问题有问题,赶紧在课件上修改,加了一句话“有几种算法”?又让学生接着讨论。学生在汇报时又多了一种算法“加法”,我又发现重点思考的问题设计的有点不妥,学生有点茫然,我开始有点着急,急忙进行迁移,80×3中的0乘吗?那么能不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280×3的竖式上。就整个课堂环节而言,浪费了时间,从而导致了后面安排的练习题没有时间完成了。这就说明课前备课不够充分,教材挖掘不深,问题的设计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导致课堂出现很多问题。浪费时间,学生没掌握好重点,练习做得少。
通过本次上课,我又学习到了许多,备课要充分,问题的设计要精,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强。
《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