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五篇 规划设计内容
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8
第一章 绪论
一、防灾疏散空间的概念、内涵及其构成
1、概念及内涵
(1)概念
城市防灾疏散空间是指一切避难疏散必要的相关设施以及设施所占用的空间,指实现防护、躲避、救助和生活等工作需要的空间,应能保证防灾工作的实施,包括防灾基础设施建设、避难所的开设和管理、救援物资的配给、紧急输送和救护的实现等各项防御灾害等措施。 也就是说,城市防灾疏散空间应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准备,是承担与发挥城市防灾减灾功能的空间。
(2)内涵
①城市防灾疏散空间是一个空间体的概念, 空间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包含的一切要素都是防灾空间研究的对象;
②防灾疏散空间是一个载体,承载了人类所有的防护救灾活动;具有防灾、救援、恢复重建等多重目标和功能;
③防灾疏散空间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 是对空间资源及其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2、构成
从内容上说, 防灾疏散空间又可称为防灾开放空间, 主要为城市的防灾提供一定的场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发生地震或火灾时安全的、 作为避难地和避难通道的绿地、广场、道路等;结合城市广场、道路、绿地建设或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复合开发、利用、规划、设立人防工事或平战结合的公共空间。
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9
二、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以城市防灾疏散空间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根本目的是塑造一个安全的城市
环境和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城市空间对灾害的适应性,使城市面临灾害
具有一定的弹性和X力,提高城市对灾害的承载能力。本规划具有以下意义:
1、诱导城市有序发展,形成有利于城市防灾减灾的空间格局
安全城市对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甚至防空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这显然造成了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防灾疏散空间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 将城市防灾研究建立在城市空间布局上进行, 避免城市无序盲目开发, 不仅可以为城市提供生态型过度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消灭或削弱城市灾变致因, 还可为城市留出备灾空间(如可供城市“呼吸”的绿地,吸纳洪水的滩涂等) ,提高城市对灾害的缓冲消纳能力。总之,构建城市防灾空间对于城市形成安全格局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有机组织防灾疏散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每种防灾功能单元根据其规模及配套设施状况都有一定的服务X围,如何使
有限的防灾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是防灾空间规划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均
匀合理的布置防灾疏散空间,使其具备适宜的服务半径,避免出现救灾疏散“盲
区”的现象。
3、建立适于防灾疏散的城市单元结构布局,实现良好的系统防灾环境
现行城市规划中对避难、消防、治安、物资、医疗以及环卫系统缺乏系统性
的整合。通过制定系统性的防灾疏散空间规划,可以促进以上承载各项防救灾工
作的空间资源的可达性及合理布局,提高其整体效能, 使城市防灾疏散空间对防
救灾作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0
第二章国内外经验借鉴
一、日本
在防灾疏散空间的研究与发展上, 以日本最具有代表性。 日本重视城市防灾
空间的防灾作用由来已久,其契机就是1923 年的关东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当
时东京约 70%的市民把公园等公共场所作为避难处。日本政府于1973 年在城市
绿地保全法里把建设城市公园置于防灾系统的地位,1986 年制定了紧急建设防
灾绿地计划提出要把城市建设成为具有避难地功能的场所。从1972 年开始至今
日本已实施 6 个建设城市公园计划, 每个计划都有加强城市的防灾结构扩大城市
公园和绿地面积把城市公园建设成为保护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避难地等内
容。 1993 年日本修改城市公园法实施令,把公园提到紧急救灾对策所需要的设
施的高度,第一次把发生灾害时作为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的公园称为防灾公园。
1995
防灾空间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