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沁园春2.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洋思模式”讲学稿]
讲学稿( 2 ) 沁园春
年级: 一学科: 语文主备人: 时间: 2014 年 9 月 4 日
学习目标
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学习重点
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学习难点
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检查巩固 1、指定学生背诵全词。 2、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二、提问:上片作者独立湘江,观赏了一副雄伟壮阔的湘江秋景图,并借景抒情,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感叹。面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跟着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毛泽东与1913年——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肄业,常常跟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或游泳。故地重游,回忆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三、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峥嵘岁月图”。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其承接过渡的作用。词的上下片下发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的自然,衔接也是非常的巧妙的。
(2)“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简析“稠”。
明确:①“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②“稠”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3)如何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 也就是毛泽东一群人的形象如何?
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明确:江山:国家(指代) 指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也就是部分代整体)。这群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积极进取,斗志昂扬。
(4)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明确: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2、引导学生研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战友,在盛夏水涨的时候到湘江游泳,坚持不懈,知道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向同学和战友亲切发问,这一句既写出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励之意,
“遏”字,传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之声,使我们彷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好似听到了他们的豪言壮语!
(2)提问:“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
明确: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应该是上面提到的“同学少年

沁园春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