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语文学科“上好课”征文
我热恋的故土
——《故土》上课手记
枞阳县前方初级中学 章中平 联络 :0556—2071181
一、课型选择
我把它定为文学欣赏课。其理由有:首先,《故
2
语文学科“上好课”征文
我热恋的故土
——《故土》上课手记
枞阳县前方初级中学 章中平 联络 :0556—2071181
一、课型选择
我把它定为文学欣赏课。其理由有:首先,《故土》是鲁迅先生一篇经典短篇小说,它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表现手法及主题的深化等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其次,教材编者的意图显而易见,就是讨论小说主旨,,选择两课时的文学欣赏课,让学生以讨论探究的方式,赏析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而讨论作品的主旨。
二、问题设计
设计思路:用一个“主问题”和几个“分问题",把课堂变成一个个“读书——发现-—考虑--表述”的活动板块。
1、主问题设计
细读作品中的描写和表达,,我把同学们分成四-五个小组,自由讨论和积极探究。
[合作方案:从侧面进入课文,间接到达主题的主问题,,微笑地期待学生畅谈自己的意见,特别是那些具有探究精神的见解。]
3
2、分问题点拨。
(1)景情不同,情景交融
作者擅长运用不同色彩的语言描绘环境,,语言消沉、冷峻,勾勒了一幅荒凉衰败的农村图,令人厌恶。写昔日之故土,语言明朗、热烈,勾勒了一幅神奇的月下瓜地图,令人神往。而所有这些描写,又无不和人物的心情交相辉映:冷峻的环境衬托出人物心情的悲凉;明朗的环境恰是少年闰土和迅哥纯洁友谊的绝好背景,真正到达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
(2)比照的着笔点:先看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的表情比照,一个是“浑身瑟索着”,“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一个是“突然大叫起来”,“显得鄙夷的神色”。再看这两个人物的前后变化,除了描写他们的面和手之外,还特别浓墨重彩地将少年闰土的敏捷、活泼和中年闰土的迟钝、麻木相比;将青年杨二嫂的“坐”和老年杨二嫂的圆规式的“站”,甚至飞也似的“跑”相比,角度极巧,比照的效果极强烈。可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扭曲和扭曲的社会根源。
(3)虚实的着笔:写故土的过去、如今、将来,作者只实写了如今。对故土的过去“我要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只是在回忆闰土时,虚拟了“沙滩”“圆月”,最后写故土的将来,更是一幅虚幻的月夜图“朦胧地展开”.作者用实写展示给读者的只是苦难的现实
我热恋的故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