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血栓形成课件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3页
概念
脑梗死(cerebral infra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压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约占全部脑卒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物。
尿激酶:同时激活局部和循环中的纤溶酶原,起到局部溶栓并且使全身处于溶栓状态。
100~150万IU+100ml生理盐水,持续静滴30分钟,严密监护。
2、调整血压:急性期应维持病人血压于平时稍高水平,以保证脑部灌注,防止梗死面积扩大。除非血压过高(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不予应用降压药物,首先针对导致血压升高的相关因素采取措施。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3页
3、控制血糖:急性期病人血糖升高较常见。血糖>,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给予葡萄糖。
4、防治脑水肿 : 脑水肿常于发病后3~5天达高峰,多见于大面积梗死。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是急性重症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
5、抗血小板凝集 未行溶栓治疗的病人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100-325mg/天,但不主张在溶栓后24小时内应用,以免增加出血的风险。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口服氯吡格雷75mg/天。
6、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3页
7、脑保护治疗:应用胞磷胆碱、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脑蛋白水解物、依达拉奉等药物和采用头部或全身亚低温疗法,以达到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目的。
8、高压氧舱治疗:对呼吸正常,呼吸道无明显分泌物,无抽搐以及血压正常的脑血栓形成病人,应尽早配合高压氧舱治疗。
9、中医药治疗:丹参、川芎嗪等可降低血小板凝集和血液黏滞度、抗凝、改善微循环。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3页
用药护理
1、抗凝药物: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监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有无黑便、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出血表现。
2、溶栓治疗: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严重的包括腹膜后出血和颅内出血,最常见的是血管穿刺处渗血。
3、绝对禁忌症:活动性内出血、近期颅内自发性出血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3页
4、观察出血倾向:头部(神志、瞳孔、头痛、呕吐)、胸腹部(疼痛、血尿、黑便)皮肤(青紫、出血点、瘀斑)等。一旦出现严重头痛、血压增高、脉搏减慢、恶心呕吐等,应考虑颅内出血,立即停止溶栓治疗,急诊头颅CT检查。
5、严密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高
6、减少频繁穿刺:必须在用药前留置静脉套管针;不剃须;动脉采血尽量在用药前进行,否则需延长压迫时间。
7、遵医嘱监测凝血功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3页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体位 卧床休息,取平卧位,避免搬动
2、饮食 鼓励患者自行饮食,吞咽障碍时应进行鼻饲,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进食环境应安静、舒适。
二、病情监护
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Glasgow昏迷评分及肌力等;及时发现颅内高压的表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意识障碍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人工辅助呼吸。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3页
三、用药护理
遵医属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阿司匹林宜饭后服用,注意有无肠道反应、溃疡、黑便等。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处理。
四、促进沟通
加强与患者交流。对失语者鼓励并指导患者用非语言方式表达需求及情感,应敏锐患者的需要并适当反应。
五、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有助于预防并发症,控制和减轻致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包括:
树立康复信心、掌握训练原则、学习康复技巧、 培训生活技能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3页
健康教育
1. 消除病因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自护方法。
2. 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有规律,平时保持适量体力活动,改善脑血液循环;忌酒、烟及辛辣食物,忌爆饮爆食或过分饥饿。
3. 功能康复训练 偏瘫康复和语言康复需要较长时间,鼓励患者长期坚持进行功能锻炼。
4. 定期复查 定期查血压、血糖、血脂等,如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先兆表现时,应及时就诊。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3页
吞咽障碍护理
评估:观察病人能否经口进食及进食类型等,评估病人吞咽功能,有无营养障碍。
饮食护理
体位:坐位或床头摇高>30度,头下垫枕,减少返流、误吸风险。
食物选择:不易松散有一定的粘度、能够变形、易于通过口腔咽部、不粘在粘膜上的糊状食物
吞咽方法:头向健侧,防止食物残留在患侧。
不能吞咽:鼻饲
现在学习的是第2
脑血栓形成课件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