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doc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第2页/总合34页
精品文档
古代文学作品念书笔记
先秦诸子包括各样不同的学术派别和政治观点。据《汉书?艺文志》,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仲弓问政,他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冉求为季氏聚敛,他就严苛地训斥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孔子是同情穷人的。公西赤使齐,冉求为其母请粟,与之五秉。他说:"君子周急不继富。"原宪为宰,辞粟九百,他说:"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以上《雍也》)孔子的相关教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也有不少的精理名言,比如"有教无类"(《卫灵公》)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闻阙疑"(以上《为政》)、"三人行,必有我师"(《述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等。孔子生平最重诗教,曾对弟子说:"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阳货》)这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对《诗经》价值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指导都拥有重要意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第5页/总合34页
精品文档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假如记言。其中多数是简洁的讲话和问答。《季氏》此后,章句较前稍长,文辞较前尤畅。但主要特点则是语言精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温顺、迂徐委婉的风格。比如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子罕》)这显然不只是是对松柏的礼赞,而是归纳了丰富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后代多少诗人所颂扬的"郁郁涧底松"和"松柏有本性",都是从孔子这一深刻的察看中获得启迪。又如孔子的弟子端木赐看见孔子有道不仕,设问道:"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同上)这样就把当时孔门弟子间的和蔼讲话宛转波折地表达出来,要言不烦,回味无穷。又如《阳货》篇有这样一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第6页/总合34页
精品文档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序言戏之耳。"
这段语录既风趣,又严肃。孔子平常的风趣,子游的笃信师说,他们师弟子间的和平愉悦之情都宛如如见。
《论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了人物的形象,比如《先进》篇弟子侍坐章,仲由的坦率,冉求、公西赤的谦虚,曾点的洒脱,以及《微子》篇长沮、桀溺、丈人遗世骄横的隐逸形象,都写得详细生动。而全书浅近易懂,靠近口语,如《八佾》篇"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及"管氏而知礼,熟不知礼"等,又是本书另一特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7第7页/总合34页
精品文档
墨子名翟,鲁人,年月略后于孔子,是墨家学派的首创人。墨子在很多问题上同儒家尖利对立,故受到孟子强烈反对。墨子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他的中心思想是"兼爱"。他的"兼爱"和"非攻"的主张,在"强劫弱"、"众暴寡"的春秋战国之际,反应了人民的要求和盼望。可是他从主观愿望出发,要求统治阶级"兼爱"人民,是不可能的。书中《七患》、《辞过》、《节用》等篇指出天下乱源在于统治阶级"单(殚)财劳力,奢侈无度",深刻地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尚同》、《天志》、《明鬼》等篇有浓重的宗教迷信色彩。
《墨子》一书也是弟子所记,故多称"子墨子"。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善于运用详细的事例进行说理,从详细问题的争论进而为归纳性的辩难,这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兼爱》、《非攻》等篇层层推演,由小及大,以此例彼,比如说:"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非攻》上)以下再从攘人犬豕鸡豚说到攻国,都是亏人自利的事。既是说理,又是譬喻,虽语言质而不华,却极为理解易懂。有些文章如《耕柱》、《贵义》、《公孟》等篇还保留语录体对话形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9第9页/总合34页
精品文档
《孟子》是记孟子言行的书。孟子(前370?-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门人,是孔子此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很尊礼他,但亦终不见用。于是归而述孔子之意,明先王之道,以教弟子。孟子卒,门人万章、公孙丑之徒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别有《外书》四篇,久佚不传。
《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是孔子学说的发展。孟子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仁政的详细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恒产","养生送死无憾"。他主张恢复理想化的井田制度,实际是要推行一夫授田百亩的小农经济。这些就是他的以民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