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教”之辨析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必须看到的是,由于相应制度和机制的不完善,教师教育还存在不足,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出现较大程度错位;重知识,重继承,缺乏具体明确的教师标准及教学能力要求,导致教学过程的示范性,适应性明显较差;教学要求主要体现为知识的常规性和复现性,轻视知识的创造性,导致学生创新意识较弱,创造能力较差。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实施学生评教,可通过强大的外力作用,督促教师不断以专业人员标准完善自我,强化专业情感,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视教学研究。
4.学生评教存在结果的可能性误差。学生评教作为一种教学管理的方法或手段,在实践中并未被所有中小学理解和接受,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传统教学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强调单向的灌输和强制性的接受,学生只是被动的客体,是储存知识的容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实质上是“命令者”和“服从者”的关系。实施学生评教,是对我国传统师生关系的一种反叛,对传统的教师“权威”构成了威胁,而这是一部分教师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二是学生评教结果存在偏差的可能性。对教师的评价应是情感、知识、技能、技巧的全面评判,应区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中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往往难以体现上述要求,当学生评教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误差较大时,受到伤害的最终是教师。
二、全面探索学生评教的实施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具体实践,学生评教的实施途径拟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
1.做好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应通过会议、讨论等形式,强化学校、教师的服务意识,强调让学生满意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学生评教的结果只是教学反馈的重要部分而不是全部,引导教师慎重、积极对待评教结果,把学生意见作为引导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动力。要在学生中宣传公正评教、科学评教的重要性,宣传评教结果对完善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明白评教的内容和标准。通过上述两方面工作,真正使学生评教成为学生广泛和积极参与、教师理解并乐于接受的常规教学管理形式。
2.严格评教程序。为避免可能产生的误差,充分发挥评教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学生评教工作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即分为六个阶段:(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召开教师和学生的有关会议、组织讨论及相应材料的准备。(2)评价阶段。主要指学生依据有关标准或规定,对授课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评判。为使评教结果与事实更趋于一致,应采取措施确保学生的广泛参与。(3)统计分析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对学生评教的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并确定需进一步了解情况的教师名单。(4)调查阶段。这一阶段工作可采用“抓两头放中间”的方式进行,即通过个别访谈、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有效形式,对学生评教意见普遍较好或较差的教师进一步了解情况,查明原因,实现由宏观层面向微观
学生评教之辨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