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课 心 得
张百灵
11月16日,小学语文优质课在德外进行,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带着去取经的心情参加了这次活动。对于我来说,此次活动给我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各位老师的听 课 心 得
张百灵
11月16日,小学语文优质课在德外进行,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带着去取经的心情参加了这次活动。对于我来说,此次活动给我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各位老师的授课艺术,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一、总体感受
1、创新的教学风格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不少创新的教学风格,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孩子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做课教师都在努力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给了学生们足够的自由空间,使他们能在课堂中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好奇地问、自由地议,孩子们尽情地扮演着“主人”这一角色。比如老师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吴春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俞安君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指认音节。课堂中教师能够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学等交流。一些教师面对面和学生交谈。教师的位置遍及课堂的各个角落,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大大促进了课堂的双向交流和师生互动。
2、扎实的语文基础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语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改革只能加强基础,然后追求创新。决不能放弃我们好的传统,片面追求“创新”。本次课堂教学老师基本都注重了语文学习的基础,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学习。例如俞安君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斩钉截铁”,汪利老师对“恐”一词的品味,,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体现了基础,又体现了创新。阅读教学都注意了一定量地读的训练,比较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
3、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这7节课中,老师们都在努力尝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形成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想和个性,一切活动都应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这些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汪利老师在《秋思》一课中让学生自由读诗,感受字的读音;吴春老师在《搭石》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喜欢的段落。俞安君老师在《狼牙山五壮士》中让学生看短片,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语句、场面进行互动讨论,然后汇报展示。。。。。。所有的这些,表明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力图帮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学生正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
4、注重学习方式、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听了这几位老师的课,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的勃勃生机。吴春老师积极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阳昌斌老师让学生熟读课文,提出问题,共同探究,然后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动口、动手、动脑,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俞安君老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真正品味了语言,领悟了文章的感情。饶兵老师由有课文内容引申到学生在自学中的学习方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听课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