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唐府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主讲人:徐征明什么是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岗位胜任素质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胜任力模型的由来胜任力概念公认的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麦克利(David McClelland),麦克利兰经过长期研究,于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 petency Rather ThanIntelligence),文章指出,学校的成绩不能预测职业的成功,智力测验和性向测验不能预测职业成功或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成就,要找出真正能区分生活成就或工作业绩方面优劣的深层次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这就是最早的胜任力概念。胜任力最初的应用,是用于美国国务院选拔外交官。当时,美国国务院派了很多外交官到亚非拉地区,结果不到一年,90%的人被退了回来。而与此同时他们发现,同样选拔的派到欧洲发达国家的外交官都做得挺好,挺成功。国务院不明白为什么,就找到麦克利兰,麦克利兰对那些被退回的与留任的外交官进行了访谈、对比,发现他们之间有几项重要的能力差异,其中有一项叫“跨文化敏感度”,就是留任的外交官都特别理解、认可、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而被退回的那些根本就不认可、不尊重当地的文化,因此跟当地人产生了冲突。后来,他又根据表现优秀的外交官列出了几项必备能力,再把这些能力一一列出并进行描述,制作成优秀外交官能力模型,以此为选拔标准选拔外交官派到亚非拉地区,发现他们都成功留任。至此我们知道,胜任力模型是一种人才标准,是一种创新的人才选拔标准。胜任力模型在中国的发展Hay(合益)被认为是最早推动胜任力模型商业应用的管理顾问公司,Hay收购了哈佛大学麦克利兰的商业研究机构,同时聘请麦克利兰为该公司顾问,成立麦克利兰中心,共同完善其素质模型系统。20世纪90年代,胜任力模型传入中国,在顾问公司的推动下,很多国内企业建立了胜任力模型,较早期的如宝钢股份、国际航空、华为、IBM中国、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西安扬森等,由于对胜任、力涵义理解的不同,企业在运用中所发挥出的功效有明显差异,许多企业在实际运用中并未发挥真正实用的功效。胜任力模型的内涵解读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胜任力的内涵。一方面,胜任力是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潜在的、深层次的、持久的特征(图1:冰山模型),也就是“人是什么”。这些深层次的特征即冰山内隐特征,被称为鉴别性特征,是难以衡量的,如动机、价值观等;而知识、技能这些非常容易观察和衡量的冰山外显特征被称为基准性特征(或门槛性特征),如医学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它们并不属于胜任力的范畴。能力价值观自我定位个性/人格内驱力/动机知识技能岗位胜任素质模型职位说明书企业文化特征职业生涯管理团队匹配模型全面薪酬福利胜任力模型的内涵解读另一方面,胜任力是真正区别生活成就或工作业绩方面优劣的个人特征,并可以通过相关行为表现的,也就是“人做什么”。岗位胜任力不是从事某岗位的任职资格和必要条件,它是在该岗位表现优秀的充分条件。所以,岗位任职资格是筛选差的,但留下的不一定优秀;而岗位胜任力则是在岗位任职资格的基础上,留下优秀的。此外,胜任力是相对刚性的。固然,有些时候看起来绩优人员比一般人员学历高、知识丰富,但是这只是一个表象,因为其他绩优者可能并不具备同样的知识背景;再者,相似的知识和经验背景,业绩也常常会是差异显著的。因为岗位胜任力表现在每位绩优者身上都是一样的。胜任力模型的内容知识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职业素养知识知识公司知识专业知识公司知识熟悉公司整体运作流程、制度,了解公司整体战略规划以及战略步骤。全面了解公司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全部服务项目(产品)知识以及相关管理制度、流程。了解公司发展历史、相关产品知识,熟悉本岗位相关管理制度、流程。熟悉员工手册。定义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级别公司知识主管、部长、经理、副总、总经理领班岗位熟悉公司整体运作流程、制度,了解公司整体战略规划以及战略步骤。全面了解公司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全部服务项目(产品)知识以及相关管理制度、流程。了解公司发展历史、相关产品知识,熟悉本岗位相关管理制度、流程。熟悉员工手册。定义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级别
御唐府胜任力模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