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平流无石处,简单懈怠,往往舟覆人亡。这,正是杜荀鹤《泾溪》诗析理的高妙之处。
推而广之,杜荀鹤在这里绝不仅仅说明行船的道理,他也在比拟人事的成败。欧阳修在《梅圣俞墓志铭》中说:“诗穷而后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叙》中列举了文王、孔子、左丘明、屈原、韩非五人遭受困厄,发愤著书,终成大器的故事。其中的道理,与《泾溪》诗是完全一样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亡于安乐。”句中的“忧患”正如泾溪的“险”;句中的“安乐”正如泾溪的“平”;句中的“兴”、“亡”正如泾溪的“不闻倾覆”与“沉沦”——水性与人性在此又一次严密吻合。 究其载沉缘由,比拟人事成败,有以下四个方面:
(1)懈怠。《吴越春秋》载:吴王夫差兴于忧患之时,励精图治,战胜了越王勾践。后来,昧于安乐,怠于治国,最终被越所灭。这个故事正好反映了兢慎则成,懈怠则败的教训。韩国闻名围棋国手曹熏铉对其天才弟子李昌镐进行评价时断言:最简单毁掉弟子前程的是自我管理失败(即盛名之下的懈怠)。结果,李昌镐事事兢慎,如日方中。倒是李昌镐的对手,怠于人事的聂卫平棋圣毁掉了自己的大好河山。这,又是泾溪诗意的精确注解。
(2)麻痹。众所周知,危急的局面使人警惕,平顺的局面促人大意。而失败的毒素,往往存在于大意之中。陈寿《三载:蜀汉大将关羽统兵伐魏,围困樊城,水淹七军,兵锋所指,无不望风披靡。于是,关羽傲慢起来,放松了对其后路东吴的戒备。结果,吴将吕蒙袭夺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这说明白大意与麻痹的危害。需知世上无顺事,事顺则藏险。假如居安不虑危,当然是取败之道。明乎此,也就能洞悉太平洋斗争中,美洋舰队覆灭的奇妙了。
(3)固步自封。有一位老人说过:“假如和平与繁使人不思进取,固步自封,那么,真正的危急就在其中孕育。”甲午斗争,泱泱中华大国竟然被弹丸的日本击败。缘由很简洁,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国力蒸蒸日上;中华自恃地大物博,完全无所作为。两相比较,输赢的天平自然倾斜。同理,坚如磐石的马其诺防线,挡不住精勇骠悍的纳粹雄兵;万里长城巨大屏障,挡不住北方草原的`强大铁骑;中原汉人的太平幻想,经常被游牧民族搅得满目疮痍。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危急,于此可见。
(4)分裂。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故事:曹操战胜了袁绍的主力,袁绍病
2022年杜荀鹤《泾溪》诗词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