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睡着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曲调优美抒情,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小宝宝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的情景。(精品文档请下载)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睡时唱的一首摇篮曲,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宝宝睡着了》。请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精品文档请下载)
4、 探究魔力
师:“妈妈的歌声有什么魔力,为什么小宝宝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唱、肢体动作,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激发出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三、聆听感受,熟悉旋律
1、 比照听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舒缓”的特点。
(1)老师改变速度和力度来范唱歌曲。
(2)师:大家听听刚刚老师演唱的歌曲在速度、情绪、声音力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唱小宝宝听了能睡着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声音来演唱摇篮曲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总结:慢速和轻柔是摇篮曲的主要特点,也是妈妈歌声中的重要魔力。(帖黑板 轻柔)
(3)师:妈妈的歌声还有很多魔力,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找一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设计意图】:比照聆听、音画结合聆听,轻松体验妈妈歌声的魔力——慢速和轻柔……,并从中感受摇篮曲的特点。(精品文档请下载)
2、“摇摇篮”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摇篮曲的轻柔感,初次模唱歌曲旋律。
(1) 设问:摇篮是什么?谁见过摇篮?怎样可以搭成一个摇篮?(同座两人搭摇篮)
(2) 试一试:摇篮是怎么摇动的?怎样摇可以让宝宝感到舒适哪?
(3) 生感受:随着音乐一起轻轻摇动摇篮,并用“呣”来为宝宝哼唱摇篮曲……
【设计意图】:用肢体体验、感受摇篮的摇荡感,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和节奏,同时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3、 划旋律线,引导学生感悟妈妈歌声的平稳、连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1)师:摇篮摇来摇去,像什么?
生:像小船
(2) 师:摇篮摇来摇去像小船,那妈妈的歌声变成了航行道路!可是该怎么走呢?师画出三条航行道路(旋律线),哪一条是妈妈歌声变的呢?请大家来猜一猜,帮助选一选吧。
(精品文档请下载)
总结:第一条线起伏太大,上下不平,不平稳;第二条线断开了,不连接;第三条线最适宜,既平稳又连接。同学们,我们又找了妈妈歌声中的两个魔力:平稳、连接。(贴黑板)(精品文档请下载)
(3)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作为小船的船桨,沿着小船的航行道路摆动手臂,身体要随着小船起伏;划船的同时,我们用“呜”来为小宝宝哼唱摇篮曲.(精品文档请下载)
【设计意图】:在划旋律线环节,老师将摇篮生动地喻为小船,并通过选择用肢体划道路 (旋律线)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妈妈歌声的特点——平稳、连接,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和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形象地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总结体会,学唱歌词
1、 熟悉音乐内容,按节奏读歌词.
师:妈妈可真了不起,用歌声哄睡了得意的小宝宝,妈妈到底唱了些什么呢?我们跟着伴奏音乐一起来读读歌词吧!(精品文档请下载)
2、 学唱歌曲.
(1)师:读歌词的时候,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场学唱妈妈的歌了,别着急,如今老师就把这首歌教给大家,检验一下你们
小宝宝睡着了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