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doc.doc管理资料下载网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暑假里,我仔细研读了周勇的《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完此书令我受益匪浅,感觉自己的教学感悟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我总在问自己:我们到底该怎样当老师?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魂”。我们以他的精神为“魂”,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魂”。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师教学的准则。此书把孔子“人化”而非“神话”。走近孔子、走进孔子的生活和思想,跟随孔子学当老师才成为可能。有人写孔子,写的是<<学习孔子泡美女>>;而周勇教授写的是《跟孔子学当老师》。从目录中还可明晰周勇对当下老师的诸多不放心。我们的精神似乎太贪恋于物质,缺乏了孔子的教学之恋。对孔子来说,相恋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活,无论有多麻烦,有多变化无常,都像当初一般美好,无论何时想起它,孔子均会不禁感叹“不亦乐乎!”而我们似乎少有如此眷恋,死心塌地的痛快淋漓的无怨无悔的痴恋我们所从事的教学的。我们的教学似乎太折本求末,似乎未理解大教教心也。一、大教教心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一。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这种“仁心”在我们实际教学当中就是那种对学生无私的爱。中国式的大爱学生,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求学与不息探索,为学生做求学、正心的榜样与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道路。这种大爱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最佳轨道。大教教心在我们是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体贴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即知识传授的前提是如何获得学生的“倾心”——对任课教师的仰慕之心,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喜爱之心。“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或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渗入到时下这些思想千差万别的当代学生的内心深处,那我们所谓“生动”的说教也只好算得上毫无意义的忙碌了。因此播种知识的种子,才可能收获丰收的喜悦。我们的新课改已经向我们说明“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个就是几千年前孔子曾经倡导的千年古训。我在想,若《跟孔子学当老师》真能掀起一股风,可能还真能在教育者心中掀起一点风浪!二、“学第一,教第二”永远是教师不懈追求的教学思路。“学”仍然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就会有很好的“心”与教。不错,作为老师我们的确应该跟孔子好好学学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论语》的开篇之作。为什么?孔子原来最喜欢的事不是“教”而是“学”,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学”,藉此当上了教师,获得了快乐。从懂事开始,孔子就在寻找让自己快乐的事,十五岁时“有志于学”,到五十岁,觉得自己饱经风霜后,大概可以认真学一下那本最难懂的讲人世变化的《易》了。“学”才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因为“学”孔子视利禄为粪土,说什么利禄就在“学”中,“学”本身就是一种丰厚的回报,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例子:憨厚、鲁莽又傻得可爱的子路,为了让老师夸奖自己好学,特意扛来一架琴到教室,说要弹给大家听。只可惜,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精品库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