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考复习教案
高二生物学考复习教案 1
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 Ⅱ)
其他植物激素 ( Ⅱ)
植物激素的应用 ( Ⅱ)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根 >芽>茎( 如图乙 )
生长素对所有植物及所有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均表现两重性
①图甲解读
图甲中 a、b 分别代表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促进效果, 分别表示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促进浓度阈值 ( 上限 ) ——大于该浓度时的生长素浓度将分别 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生长。
②图乙解读
曲线在 三点分别代表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促进效果, 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A′、 B′、 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浓度阈值——大于 A′、 B′、 C′的生长素浓度将分别 根、芽、茎的生长。
植物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生长的原因
例 3. 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 4 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 ; 丙组植株
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 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②将上述 4 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 _______________;乙组 __
______;
丙组 _______ _; 丁组 ____________。
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
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
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
。
例 4. 下图中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
段时间后的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 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 BD
段
②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 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 DE
段
③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④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 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 BD
段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考点三:其他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
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比较 2.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例 5. 复习讲义 P174 典例 4
例 6.( 多选 ) 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 浓度高于 10-6 的生长激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 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考点四: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实验原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实验流程
(1)
配制梯度溶液: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
2,4-D 溶液 (
、 、 、 、
1、2、3、4、5 mg/mL)( 其他试剂也可 )
(2)
操纵变量实验:将新剪下的长势相当的植物枝条分成9
组,将插条的基部
分别放在上述不同浓度的 2,4-D 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均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观察并记录结果:一段时间后观察插条的生根情况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基本技术要求
本实验中,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光照、温度、通气状况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的原则。如用相同的花盆,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等。
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 ;
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获得更
高二生物学考复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