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现代诗歌的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现代诗歌的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docx,就是因为它们不能提
[浅析现代诗歌的音乐性 ]诗歌的音乐性
自白话运动以来 ,中国新诗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这使诗人和诗很难回到自身。 90 年代之后 ,现代诗终于卸掉了种种诗之一种音义的结合体 ,汉诗的音乐性与叙述性、逻辑性的语义的节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悖论也由此产生 ,因为语言所固有的某些语意上的、逻辑的、精确的因素正是诗人们所希望抛弃的。
中国象征诗派努力强化诗歌的暗示效应和朦胧的美感 ,实现形式上的自觉 ,追求 “纯粹 ”的诗歌。在梁宗岱看来 : “所谓纯诗便是摒除一切客观的写景、叙事、说理以至感伤的情调 ,而纯粹凭借那构成它底形体的元素 ―― 音乐和色彩 ,产生一种符咒式的暗示力 ,以唤起我们感官和想象的感应 ,而超度我们的灵魂到神游物表的光明的极乐境域 ,像音乐一样 ,它自己成为一个绝对独立、绝对自由、比现世更纯粹 ,更不朽的宇宙。 ”
3、诗歌的音乐性能使诗歌的语言得到升华
借助诗歌的内在音乐性 ,可使诗歌回避对事物的直接描述和对思
想的明确表达 ,充分发挥语言的暗示功能 ,揭示和表现事物的本质。原
因之一是词语所达到的音乐性效果能使语言升华 ,即所谓 “得鱼忘筌 ”;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音乐具有自足性

,用汉斯立克的说法就是音乐不表
达确定性的情感和意义

,它的内容就是它的音的排列、运动的形式

,所
以一旦诗歌语言上升为音乐

,它就能独立于意义之外。值得思考的是

,
诗歌的音乐性由语言而来 ,又超越语言自身。由此可见 ,语言作为诗歌的载体 ,是极富表现力的。
诗歌的暗示性可以通往音乐性 ,同时诗歌的音乐性也可以促成诗
歌的暗示性效果的形成。 戴望舒受魏尔伦、 马拉美等法国象征诗派诗人的影响很深 ,他的诗具有象征主义所推崇的暗示性、音乐性和神秘色彩 ,同时又表现出中国诗人浓厚的浪漫抒情色彩。诗人通过意象的
选取、感觉的响应与传递 ,并借助并置、反复、复沓、暗示等艺术手段 , 使诗歌形成回还往复的音乐性效果 ,把浪漫的感伤点染得充满 “余香和回味 ”,诗歌的音乐性的功能有效地配合诗歌的内容 ,回避了对情感的直接描述和对思想的明确表达 ,使诗歌处于 “表达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在这里 ,诗歌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统一。
三 我国诗歌对音乐性的追求
诗歌的声音随时代而变化。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 ,朱光潜在他的《诗
论》展露了他对于中国诗歌音乐性问题的新的思考与关注 ,他甚至认为“音乐是诗的生命 ”,他最为憧憬与神往的是远古时代诗、 乐、舞合一
的抒情方式。由于朱光潜认为诗的抒情功能主要是寄托于声律 ,他对于新诗在形式上的草率与随意很不满意 ,认为 “许多诗人的失败都在不能创造形式 ,换句话说 ,不能把握他所想表现的情趣所应有的声音节奏。这就不舍于说他不能做诗 ”。
朱光潜将诗的声律分为节奏和声韵两个方面 ,同时在汉语与其他语言的特征的多重参照之下考察中文诗的声律特点。 他通过比较研究发现 ,欧洲诗的音律节奏决定于三个因素 :音长、音高与音的轻重 ,而作为汉语声调特征的 “四声 ”主要体现的是

[浅析现代诗歌的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春天的小花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3-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