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湖湿地水域面积动态变化研究.doc1巴里坤湖湿地水域面积动态变化研究【摘要】为促进干旱区湖泊的可持续发展,选取1991、2001、201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IandsatTM/ETM),通过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对巴里坤湖区面积进行水体判识与水域面积计算,探讨湖泊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湖泊水域面积萎缩,是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关键词】动态变化;气象因素;巴里坤湖在内陆干旱地区,湖泊是水、土壤和生物等生态要素在空间结构上的有机耦合系统,是几大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和营养物质的交汇场所,也是地球上能流和物流最活跃的场所,同时是维系绿洲存在的决定性因素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也是防止土地沙漠化进程的主要屏障[1-5],往往决定着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湖泊萎缩、湖水污染及富营养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湖泊环境问题[6]。巴里坤湖水域干缩、湖区旱化和人类活动频繁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湖盆周围的植被退化严重,不但破坏了湖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影响到湖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湖泊水域面积和气象因素的动态变化,对于制定湖泊资源保护政策与合理开发湖泊资源以及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7-9]。(43°36′-43°43′N,92°43′-92°51′E)位于天山东段巴里坤山与北部莫钦乌拉山之间的巴里坤盆地内,东距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约18km(图1)。巴里坤湖为盆地中的封闭性咸水湖,海拔1580m,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巴里坤山北坡和北山南坡,年径流量小,流程短促,主要依靠山地冰川和积雪融水进行补给。巴里坤湖地区奇特的地形地貌,可以说是新疆地形特征的一个缩影。其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为202mm,而年蒸发量高达1638mm。湖内盛产芒硝矿、盐田且湖水中长有被称为“软黄金”的水生生物卤虫(丰年虫),均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遥感影像来源于美国地质勘探局(/),空间分辨率均为30m的LandsatTM影像(1991年8月4日)、LandsatETM+影像(2001年9月24日)和LandsatTM影像(2010年9月25日)。研究区域上空无云层覆盖,影像质量良好。在正常年份,该研究区湖泊的最高水位出现在7-8月份,但多年进出湖水量基本平衡,水位变化非常平缓,水位的年平均变幅和多年平均变幅都较小,因此选用的资料,能够反映本研究区主要湖泊的水域动态变化。,×103m3,;周边汇入的暴雨径流约5×105m3[9],小于维持这一面积需要的蒸发水量(见图2);1996年在巴里坤湖心修建人工土坝,将巴里坤湖分成东湖和西湖,西湖湖面面积43km2,东湖湖面面积53km2,随着汇入东、西湖水量的减少,,,而到2010年,巴里坤湖水域面积仅剩36.
巴里坤湖湿地水域面积动态变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