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风湿科
王晓东
概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浸润阴影,多见于双下肺,有时很难与肺部继发感染鉴别。
肺间质性病变。
肺动脉高压多出现在有肺血管炎或雷诺现象患者。
八、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25%),脑多见←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lupus,NP狼疮) →头痛、呕吐、偏瘫、癫痫、意识障碍、或为幻觉、妄想、猜疑等各种精神障碍症状。少数出现脊髓损伤,截瘫、大小便失禁等。
腰穿检查:颅内压升高,脑脊液蛋白量增高,白细胞升高,葡萄糖量减少(少数)。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应和中枢神经结核分枝杆菌或真菌感染相鉴别。
病理基础:血管炎的微血栓。
九、消化系统
30%出现:食欲不振、腹痛、呕吐、腹泻、腹水等;
40%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肝不一定肿大,一般不出现黄疸;
少数出现急腹症:胰腺炎、肠坏死、肠梗阻。
病理基础→肠壁和肠系膜的血管炎有关。
鉴别:需除外继发的各种肠道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
十、血液系统
活动的SLE约60%贫血,10%属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约40%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约20%血小板减少。
十一、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
临床表现:A和或V血栓形成,习惯性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抗体多次阳性。
十二、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o,SS)
约30%的SLE患者有继发性SS并存。
十三、眼
约15%有眼底变化:出血、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物等。
原因:视网膜血管炎。血管炎可累及视神经,两者均影响视力,严重者可致盲。早期及时治疗多数可逆转。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一般检查
血、尿常规,血沉;
二、自身抗体
(一)抗核抗体谱
(ANA)
(1)抗Sm抗体 特异性99%,敏感性25%,SLE的标记抗体之一
(2)抗RNP抗体 与SLE的雷诺现象和肌炎相关,阳性率40%
(3)抗SSA(Ro)抗体 SCLE、SLE并SS
(4)抗SSB(La)抗体 同上
(5)抗rRNP抗体 SLE活动,提示NP狼疮或其他重要内脏的损害
(二)抗磷脂抗体
包括抗心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等对自身不同磷脂成分的自身抗体。
(三)抗组织细胞抗体
抗红细胞膜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神经原抗体。
(四)其他 RF、p-ANCA
三、补体
总补体(CH50)、C3、C4。
四、狼疮带试验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肤的真皮和表皮交界处有否免疫球蛋白(Ig)沉积带。阳性率50%
五、肾活检病理
对狼疮肾炎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均有价值。
六、X线及影像学检查
有助于早期发现器官损害,MRI、CT、超声心动图。
诊断和鉴别诊断
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的SLE分类标准,其特异性为98%,敏感性为97%,对诊断SLE很有价值。
鉴别诊断:
RA、各种皮炎、癫痫病、精神病、ITP、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他结缔组织病、药物性狼疮。
病情的判断
一、疾病的活动性或由急性发作
SLEDAI简明实用
抽搐(8分)、精神异常(8分)、脑器质性症状(8分)、视力下降(8分)、颅神经受累(8分)、狼疮头痛(4分)、脑血管意外(8分)、血管炎(8分)、关节炎(4分)、肌炎(4分)、管型尿(4分)、血尿(4分)、蛋白尿(4分)、脓尿(4分)、新出皮疹(2分)、脱发(2分)、发热(1分)、血小板减少(1分)、白细胞减少(1分)。
总分≧10分以上者考虑为疾病活动。
二、疾病严重性
依据受累器官的部位和程度决定。
脑、肾病变、肾功不全表明病变严重。
三、合并症
感染(肺部或其他部位)
高血压
糖尿病等往往使病情加重。
治疗
SLE目前不能根治,但合理治疗可以缓解,尤其是早期患者。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治疗原则
活动且病情重者,予强有力的药物控制,病情缓解后,则接受维持性治疗。
一、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地塞米松(鞘内注射)。
不甚严重病例:每日1mg/kg,逐渐减量每1-2周减10%;
激素冲击疗法:急性暴发性危重SLE,如急性肾衰、NP狼疮的癫痫发作或明显精神症状、严重溶血性贫血等。
用法:甲泼尼龙1000mg,qd连用三天。
二、免疫抑制剂
益处:加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更好的控制SLE活
系统性红斑狼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