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司朝贡论明代播州土司社会发展余仙桥(铜仁学院科研处,贵州铜仁554300)摘要:播州杨氏土司积极向中央政府朝贡效忠,与中央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适时掌握王朝的政策,在中央王朝的扶持下,播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稳定的政治环境。播州土司朝贡影响深远,从客观上促进了土司地区农业、畜牧业、工矿业的发展,促进了土司地区与中央王朝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汉文化在播州地区的传播。关键词:朝贡;播州土司;社会发展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39(2016)05-0028-05中央王朝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其中一种方式就是规定土司朝贡,一方面是联络感情,了解各地土司的动向,考察土司对当地的治理情况,同时土司的进贡物品也满足了中央王朝的物质需求。土司通过朝贡,表达对中央王朝的臣服,保持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使自身的合法统治地位得到中央政权的认可,客观上避免了地方社会对权力的争夺,维护了土司地区社会的稳定。播州土司朝贡的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加强了中央王朝对播州土司的有效管控,促进了播州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一、播州土司朝贡频繁,确保了土司的世袭特权,强化了中央王朝的管控“土司在宋以前称‘大姓’,元朝将历代统治者的羁縻政策下实施的土官、土吏制度发展成土司制度,元、明、清三代方称土司。”[1]明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对今贵州境内的土司进行归并和改置,如将黔东地区的田氏土司划分为思州宣慰司和思南宣慰司两大土司,将水西与水东土司合二为一,安氏、宋氏二土司同驻宣慰司城,由安氏掌印,遇事共同商量,使之互相牵制,目的是削弱其势力,以此加强对贵州宣慰司的有效控制,达到稳定贵州局势的目的。同时,又不断地规范并完善土司制度,通过设置卫所牵制土司,设置司学教化土司子弟,严格承袭防止权力私相授受等种种措施限制土司特权,以达到教化土司、巩固统治的目的。“平播之役”前,都匀安抚司在洪武年间被废除,永乐年间思南、思州两宣慰司被革除。这些都是前车之鉴。播州杨氏土司正是意识到了中央王朝的这一战略举措,诚惶诚恐千方百计归顺中央王朝,不仅朝贡次数频繁,而且贡品种类繁多,同时还积极发展播州地区的文化经济,以此巩固自己的统治职位。明代播州土司朝贡活动非常频繁,为西南土司中次数最多者,有学者还专门根据《明实录》的记载统计出了播州历代土司朝贡的次数:“共计137次,杨铿19次、杨升35次、杨钦1次、杨炯5次、杨纲6次、杨辉12次、杨爱15次、杨斌13次、杨相10次、杨烈11次、杨应龙10次。”[2]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来说,不远千里,能够如此勤于向中央王朝靠拢,不能不令王朝统治者感动,因此没有理由不承认播州土司的合法地位。不仅如此,播州土司每次朝贡还带去了丰厚的礼物,为中央王朝输送了大量的战马、方物,其中不乏名贵稀有之物。除了严格遵守明王朝规定的朝贡外,,:2016-04-21作者简介:余仙桥(1986-),男,土家族,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善于把握时机,但凡中央王朝有重大仪式,如诞生礼、寿礼、立皇太子等,都是播州土司朝贡的事由。播州土司朝贡类型包括庆贺性朝贡和事务性朝贡,其中事务性朝贡就涉及到土司的承袭。中央王朝规定
从土司朝贡论明代播州土司社会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