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的病人,在手术结束时,均要在胆总管内放一根形似
“T”型橡皮管,引流胆汁。T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
出体外,接引流袋。
二、T管引流的目的:
.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行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的病人,在手术结束时,均要在胆总管内放一根形似
“T”型橡皮管,引流胆汁。T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
出体外,接引流袋。
二、T管引流的目的:
.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内压增高,胆汁外漏
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引流残余结石:使胆道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
.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经T管溶石或造影等。
三、T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
1)、T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打折、脱出,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对病人进行各项操作
时勿拉紧引流管,固定时给病人活动、翻身留有足够的长度,以免将引流管拉脱。
2)、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挤捏引流管,防止阻塞,若发现引流管阻塞,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相应的处理。
3)、一般取半坐卧位或侧卧位,以利于分泌物的引流。
2、严格无菌操作:
引流袋必须无菌,一般24h更换一次,或根据引流量随时更换。
3、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若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敷料,局部皮肤涂抹氧化锌软膏,或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敷上凡士林纱布,减少胆盐对皮肤的刺激,保持皮肤完整性。
4、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和性质:
1)、正常胆汁每日量约800-1200ml,色泽为黄色或黄绿色、清亮无渣。
2)、术后1-2天引流量约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引流量为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流,提示引流管阻塞或脱出。若引出胆汁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术后1〜2天胆汁颜色可呈黄色浑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
5、拔管:
T管一般留置2周,(此时胆总管下端水肿消退,胆汁引流逐渐恢复通畅。)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减少至200ml并且呈清亮色,夹管试验无异常,行胆管造影证实胆管无狭窄、无结石、无异物、胆道通畅,可考虑拔管。
夹管试验:在餐前餐后各夹管一小时,逐渐过渡到全天夹管。指征总结如下:
.术后14天左右
.无腹痛腹胀发热
.黄疸症状减轻
.引流量减少
.颜色为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或絮状物
.经T管造影证明胆总管通畅。
拔管护理:
、闭管期间患者无不适主诉。
、造影后必须开放T管引流
T管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