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探究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络,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探究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络,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开展数学考虑。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以旧引新:
1、今天×××同学过生日,你准备怎么过?你想请哪些人来参加你的生日聚会?
2、请你分蛋糕,你怎么分?
3、这些分法都可行吗?假设都可行的话,怎样比较合理?
4、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那种最合理?
5、计算,算式怎么列?
6、这些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7、我们前面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为什么?
那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这些算式都是连加的,比较费事,我们先来研究两个分数相加的,根据黑板上这些数,可以有哪些算式供我们研究。
2、请你任选一个算式来进展研究.
3、请你先将你选中的两个分数用阴影表示在老师发给你的两个圆纸片上,然后把它们合起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的方法,,开场研究。
4、生汇报结果。
5、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6、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7、练习。
8、这几道题怎样进展验算?请大家试一试.
9、这几道题其实就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他们做的时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为什么要先通分?
10、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应用:
(四)、自学书本。
(五)、进步练习:口算
(六)、开展练习:找规律
(七)、课堂小结。
五、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教材上的教学材料是这样安排的: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1/2+1/4=
想: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相加。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学材料过于呆板,远离学生的生活,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2、没有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景,学生无法进展主动探究。
二、改为如今的教学方案,有以下几点想法: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承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假设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一样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展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