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标准解读王国军【摘要】对江苏省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学时与学分、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构成要素进行解读,分析其背后的理念,并结合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提出一些实施建议,以更好地帮助专业教师理解和贯彻课标,提升教学质量。【关键词】江苏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标准解读【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44—03【作者简介】王国军,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宜兴,214221)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学管理。江苏省教育厅于2013年制定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其指导方案,文化艺术中心组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顶层设计的课标总体框架下,联合几所职业学校的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编制了工艺美术专业“三大构成”“色彩”“素描(含线描)”“装饰图案”四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要领会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标准,专业教师还要学习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将更透彻。本文中笔者结合工艺美术专业对课程标准进行具体说明。课程性质说明课程性质应准确地表达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与专业的关系,能够明确说明课程与前导课程及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的主要功能。以“三大构成”课程为例,其课程性质为: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素描(含线描)”“色彩”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构成造型和配色能力,为后续“紫砂陶艺”“红木雕刻”等方向课程的学台课程”点明了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明确了该课程是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的基本能力,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8/2016开设的,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明确说明本课程与前导课程及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明确了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说明本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需通过艺术训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构成造型和配色能力”表达了本课程的主要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学时与学分说明课程的学时与学分都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时即课时,一课时为45分钟。《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规定: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比如:工艺美术专业“素描”是141个学时、9个学分,“色彩”是96个学时、6个学分,明确学时与学分,便于学校安排课表。本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标准制定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根据地方特色开设,如紫砂陶艺方向主要针对无锡宜兴,红木雕刻方向主要针对苏州常熟,玉雕方向主要针对扬州,水晶方向主要针对连云港东海。在专业方向课中虽然课程有些差异,但四个方向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相同,均为626个学时、37个学分。技能方向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较多,主要体现了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需能胜任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制作,达到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三、课程设计思路说明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研究课程设置的理念、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等内容。下面是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色彩”的课程设计思路说明。本课程
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