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教学的新变化
1.老师从“复制者”向“建构者"转变
大多数参评老师业已改变把教科书或教参视为“范本”、把教科书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别人的教学设计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把自己当成教材或教参“一、课堂教学的新变化
1.老师从“复制者”向“建构者"转变
大多数参评老师业已改变把教科书或教参视为“范本”、把教科书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别人的教学设计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把自己当成教材或教参“复制者”的传统教学观念,他们在教学中视教材或教参为“文本”,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具有引导价值的、需要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他们根据课标要求,对其进展深化分析、重新建构,把自己形成的独特理解作为一种资源传递给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积极“建构者”。
如“美国的诞生”一课,老师没有按照“背景(或原因)、经过(或过程)、结果(或意义、影响)”这种“三段论”式的传统形式来讲述,而是把它放在整个美国资本主义历史开展的大背景下来重新建构,以“自由"为主线,把本课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渴望自由”、“追求自由”、“保障自由"。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思路新颖,内容明晰,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的间隔 ,激发了学生探究美国历史的兴趣。
再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老师没有“复制”教材的三目“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展”,而是从“星火”入手,把课堂教学流程分成三个板块:“火种是怎样出现的?”、“星星之火是在哪里点燃的?"、“星星之火是如何燎原的?”这种建构和上例有异曲同工之效。
课堂教学的新变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