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X学习目标:丫
1. ※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
2. ※※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公式,会用库仑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3. ※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 .
第一章:
X学习目标:丫
1. ※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
2. ※※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公式,会用库仑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3. ※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y基础梳理%.
身体带上了电,头发上的电荷相互排斥,她们的头发便竖立
图中的母女两人用手接触一个带电体时,起来.
这一节我们来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所遵从的规律
.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1. 实验原理:如图所示,F=mgtan0,。变大,F变大;。变小,F变小
2. 方法:控制变量法(探究电荷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探究电荷间作用力与电荷量的关系)
3. 实验操作:
保持电荷量不变,改变悬点位置,从而改变小球间距r,观察夹角。变化情况
保持悬点位置不变,改变小球带电量q,观察夹角。变化情况
4. 实验现象:
r变大,。变小r,变小,。变大
q变大,。变大,q变小,。变小
5. 实验结论: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与电荷量有关
实验装置:库仑扭秤(如图所示)(1) 2实验步骤改变A和C之间的距离,记录每次悬丝扭转的角度,便可找出力改变A和C的带电荷量,记录每次悬丝扭转的角度,便可找出力3实验结论
(2) 2实验步骤改变A和C之间的距离,记录每次悬丝扭转的角度,便可找出力改变A和C的带电荷量,记录每次悬丝扭转的角度,便可找出力3实验结论
2实验步骤
(3) 改变A和C之间的距离,记录每次悬丝扭转的角度,便可找出力
(4) 改变A和C的带电荷量,记录每次悬丝扭转的角度,便可找出力3实验结论
F与距离r的关系.
F与电荷量q之间的关系.
1
⑴力F与距离r的二次万成反比,即F产
⑵力F与qi和q2的乘积成正比,
1. 库仑力
电荷间的,也叫做静电力.
2. 点电荷
(1)点电荷是只有电荷量,没有、并不存在.
⑵特点
① 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
② 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电荷间的
3. 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距离r的
的理想化的模型,类似于力学中的,实际的影响可以忽略.
F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q〔、q2的成正比,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⑵表达式:,其中静电力常量k=Nm2/C2.
q〔、q2的绝对值即可
大小:利用库仑定律计算大小时,不必将表示电性的正、负号代入公式,只代入方向: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3) 适用范围:.
即学即用
4酬&关于元电荷和点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 元电荷一定可看成点电荷
12库仑定律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