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症
康复科余晓玲
一、定义
肾病综合征指由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发肾病综合症
康复科余晓玲
一、定义
肾病综合征指由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发性
原发于肾脏本身的肾小球疾病
为免疫介导性炎症所致的肾脏损害
继发性
继发于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
三、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及蛋白尿排出量之间并非完全一致,只有当肝脏合成不足弥补丢失时出现;
胃肠道粘膜水肿致食欲减退、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等因素可进一步加重低蛋白血症。
血浆清蛋白<30g/L
免疫球蛋白、抗凝及纤溶因子、
金属结合蛋白减少
水肿
最突出的体征;
水肿程度及低蛋白血症的程度呈正相关,当临床上出现可觉察的凹陷性水肿时,组织间液容量增长至少5Kg
严重水肿者可出现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液
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最常见;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也可增加;
年龄、营养状况、肥胖、糖尿病等因素可影响血脂水平。
血栓、栓塞
相关因素:血液浓缩、高脂血症;机体凝血系统失衡;血小板功能亢进;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以肾静脉血栓最常见,其次为肺血管血栓、下肢静脉血栓;
血栓和栓塞是直接影响肾病综合症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原因。
急性肾衰
(1)急性肾前性氮质血症
患者表现为少尿、尿钠减少伴血容量不足表现;
及NS突然发作、严重低蛋白血症和过度使用利尿剂有关;
多发于儿童,可逆,扩容利尿可恢复。
(2)肾实质性急性肾衰
NS起兵后几周无任何诱因突发少尿、无尿、尿钠排出增多、肾功能急剧恶化;
扩容、利尿无效,须透析;
多发于成人
其他
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
蛋白质营养不良、儿童生长发育障碍
免疫力低下
微量元素缺乏(铁、锌、铜);
钙、磷代谢障碍
内分泌紊乱
药物结合蛋白减少—可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增加,加重药物毒性;排泄增速,减低药物疗效
高脂血症:心血管并发症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尿液检查
尿蛋白定性为+++~++++,尿蛋白定量>
尿中可有红细胞、颗粒管型
血液检查
血清清蛋白<30g/L
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
肾功能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或降低
血肌酐、尿素氮可正常或升高
肾活组织病理检查
可明确肾小球的病理类型,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六、治疗
对症治疗
(激素)
血栓及栓塞
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时,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可给予抗凝剂(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潘生丁、阿司匹林等预防;
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及时给予尿激酶或链激酶溶栓治疗(6h内效果最佳,但3天内仍可望有效),同时配合抗凝治疗半年以上
急性肾衰竭
及时给及正确处理,大多数可以恢复
袢利尿剂
血液透析
原发病治疗
碱化尿液
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
饮食治疗
中药黄芪(30~60g/d 煎服)
降脂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或辛伐他汀等;降甘油三脂为主的氯贝丁酯类,如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脾肾阳虚
一般主张及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合用,减轻其不良反应
雷公藤 国内研究证明该药能抑制免疫,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常见副作用有性腺抑制、肝功能损害及血白细胞减少,及时停药后可恢复。用法:20~40 mg tid
七、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体液过多 及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等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及大量蛋白尿、摄入减少及吸收障碍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及机体抵抗力下降、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有关。
有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及水肿、营养不良有关。
八、护理措施
体液过多
钠、水
限钠;入水量根据病情而定
观察水肿转归
记录24h出入液量
定期测量体重、定期评估水肿程度
监测有无急性左心衰、高血压脑病表现
用药护理
遵嘱使用利尿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等药物
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用药注意事项:
不可随意增量、减量或停药
口服糖皮质激素饭后服用,应用CTX多饮水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饮食护理
蛋白质:一般给予正常量的优质蛋白,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
热量:>126~147kJ(30~35kcal)/(kg·d)
脂肪:少食动物脂肪,多食植物油及鱼油
肾病综合症的护理查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