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详细
地质勘查阶段试验技术要求
试验目的。试验以满足滑坡、崩塌(危岩稳定性分析评价和塌岸预测及其治理工程设计的需要,并为其提供准确的评价预测和设计的参数为目的。
试验载+地下水
工况8
自然状态+20年一遇暴雨或
久雨
自重+建筑荷载+地下水
工况9
(校核工
况
自然状态+50年一遇暴雨或
久雨
自重+建筑荷载+地下水 工况10
自然状态+5年一遇暴雨或
久雨+地震
自重+建筑荷载+地下水+地
震力
2. 试验要求和试验准则
试验要求。
应在对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的地质模型和变形形迹及其变形破坏机理和稳定状态的分析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评价预测和治理工程设计的需要,确定试验部位和试验参数。
试验应具有地质、力学和工程相结合的观点;视试验为模拟试验的观点;其试验技术及试样及其制取等应符合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的实际的地质和物理性状、受力状态和实际条件,涉及治理工程部位还应满足治理工程设计要求。
试验应尽量以室内试验与现场原位试验相结合。
应结合勘探平硐、竖井和坑槽中制取原状试样;岩石试样也可在钻孔中采集;应采取有效技术方法采集和制取原状试样,土试样和滑带土试样可通过钻孔用薄壁取土器静力压入法采集原状试样;不宜采用扰动土试样做重塑土样试验;但无法采集原状试样时,可采用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样做重塑土样试样,但对试验结果应加强分析,使应用的成果尽量符合实际。
试验准则。
试验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程标准。
1.《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
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001
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9.《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10.《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试验对象为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三种类型地质灾害体及其中的地下水。
该三种地质灾害类型依据其地质模型及其变形特征和破坏机理,可进一步进行亚类划分。
Ⅰ,滑坡。可划分为Ⅰ-1,推移式滑坡,Ⅰ-2,牵引式(卸荷式滑坡。
Ⅱ,崩塌(危岩。可划分为Ⅱ-1,滑移式崩塌(危岩,Ⅱ-2,倾倒式崩塌(危岩,Ⅱ-3,坠落式崩塌(危岩。
Ⅲ,塌岸。可划分为Ⅲ-1,滑移式塌岸,Ⅲ-2,坍(崩型塌岸(包括类似倾倒式塌岸和坠落式塌岸,Ⅲ-3,侵蚀剥蚀型塌岸。
依据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等地质灾害体中的组成单元及其在地质灾害体变形破环中的力学功能和在治理工程中的作用,其地质灾害体试验对象可大致归纳为三大组成单元体系。
A,荷载体。包括滑体、崩塌(危岩体和塌滑体及侵蚀剥蚀型岩土体等组成单元体系。
B,滑移拉张带(面。包括滑带(面、崩塌面(滑移面、倾倒面和坠落面、塌岸面(滑移面、坍崩面-包括类似倾倒面和坠落面及侵蚀剥蚀面等组成单元体系。C,承载体。包括滑床、母岩和基座岩土体及非侵蚀剥蚀下卧岩土体等组成单元体系。
地质灾害体中荷载体和滑移拉张带(面是地质灾害体的主体,是产生地质灾害体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单元体。在地质灾害体地质模型中,其有关的物理参数、荷载体荷载及荷载体中和滑移拉张带(面的抗滑移、抗拉张的力学参数,应是地质灾害体稳定性的定量评价预测的主要参数。在一定条件下,是进行减载削坡及增高抗滑移和抗拉张强度以提高地质灾害体稳定性的依据。承载体是承受地质灾害体的垂直荷载和滑移拉张荷载的主体,也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支撑地质灾害体及其治理工程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持力体。在其斜坡地质模型中,其有关的物理参数及力学参数,应是承载体稳固性评价预测的依据,以及治理工程的承载力和承载方式的设计依据。
4. 试验项目和试验数量
依据试验目的、试验对象及试验对象的力学功能来确定滑坡、崩塌(危岩和塌岸的试验项目和试验部位。
试验项目,包括室内试验项目和原位试验项目。室内试验项目包括岩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岩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特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化学成分及对砼的侵蚀性和对钢结构物的腐蚀性。原位试验包括滑带土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详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