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新媒体下校园宣传工作研讨
创新高校宣传工作方法:合理利用参与法、渗透法、引导法、激励法
(一)在平等互动中显效应和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是一个双向乃至多向的交流平台,其表达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使人们可以在交互式讨论和多对多传播中实现平等交流,为师生充分了解情况、独立进行思考判断、提升师生公共意识提供了必要条件。[4]提高新媒体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勇于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切实增强运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识,重视将新媒体作为重要的交流互动平台,善于通过这个平台收集舆情、集中民意、引导舆论,借助新兴媒体,在交流中互通心曲,在讨论中明辨是非,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主导能力,增强校园舆论的积极效应。采取新闻会,校务、党务公开等多种形式,通过师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和乐于参与的路径,让师生亲身感知校园的新变化、新发展、新成就,在参与中直接或间接认知和了解学校改革发展、重点工作的相关情况,减轻甚至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与困惑,化解不良情绪。(二)在融入渗透中下功夫应充分发挥高科技优势,运用多种传播形式,既要吃透“上情”,也要深入了解“下情”,认真了解师生的看法、态度、愿望和要求,努力寻求宣传工作与师生的“共鸣点”,使宣传工作融入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各种文化活动载体和精神文化产品中,渗透进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努力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师生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真正做到“入耳入脑”。(三)在有效引导中树权威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增强主动性、保持敏锐性,抓好对舆论的引导工作,努力在校园形成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和负面消息的应急机制,一旦出现情况,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党委,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积极应对、妥善处理;一定要本着“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在第一时间权威信息,做到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牢牢把握发言权,掌握主动权。要建设好以官方网站为主的校园信息传播中心,作为官方的“意见领袖”,信息传播中心与受其影响者同处一个团体中,不仅基于自己的传播地位和责任,应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整理、筛选、编辑、输出等能力,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以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等为基础的人格魅力,以
新媒体下校园宣传工作研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