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党员进社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思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是最好的作风。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转变工作作风、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市共有党员40252名,在职党员19049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19要沟通衔接。建议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之前,由所在单位党组织与社区搞好对接,明确服务的内容、时间、地点等具体事项。四要创设载体。建议针对社区群众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分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类型和服务项目。五要运用结果。建议把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活动情况纳入市级考核、表彰,考核工作以单位党组织为主、社区党组织为辅。六要保障权益。建议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对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个人费用、意外情况等,给予必要的补助。
三、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意见建议
重点围绕解决好“怎么下去、怎么服务、怎么持续”的问题,搞好组织动员,搭建服务平台,健全制度机制,确保活动常态长效。
(一)精心部署、亮明身份,让在职党员主动走进社区。
,启发党员自觉。在市级层面部署后,各地各部门(单位)党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大力宣传开展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引导在职党员了解社区、关心社区,鼓励在职党员注册成为志愿者,到社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社区党组织积极宣传造势,通过印发公开信、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身在社区、心系社区、服务社区”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在职党员消除“观望”、“依赖”心理,强化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组织在职党员开展“怎么下去、怎么服务、怎么管理”大讨论,在观点碰撞中统一思想认识,确保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公开党员身份,自觉参加志愿活动,自觉服从社区管理。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发起“三争三好”倡议:即,争当志愿服务的标杆、家庭和睦的模范、邻里和谐的典型,做一名好党员、好居民、好邻居,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进社区,引导广大在职党员实现“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
,统筹活动开展。建立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活动实行全程在线管理,设置管理、单位、镇(街道、园区、办事处)、社区和在职党员五级账户,通过“平台”的查询与统计功能使活动人员、时间、内容和效果等情况一目了然。社区与单位、党员进行在线沟通,科学安排活动计划,如实录入党员志愿服务情况、测评结果等内容,并在管理、单位和镇(街道、园区、办事处)账户同步公示;在职党员可将意见建议及社区建设方面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直接在平台中向相关部门和单位反映,由其限时答复;管理、单位和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根据在线实时数据,及时开展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确保信息“零损耗”、沟通“零障碍”;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对社区的考核及单位、社区对在职党员的相关考核情况对外公开,方便各单位及普通群众在线查询、监督。各社区注册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qq群、微信公众号等“微平台”,与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对接,及时发布活动计划,精确回应群众关切,打造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快车道”。
,绑定三方责任。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一证四卡”电子登记端口,即:“报到证”,由单位党组织认证;“党员信息卡”、“服务承诺卡”,由个人填写;“写实登记卡”、“评议
在职党员进社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