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鲤鱼崇拜及缘由.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Chinese national Expo 5Ethnology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鲤鱼崇拜及缘由王 亭(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摘要】鲤鱼崇拜,在中国文化中流传深远,从周朝把鲤鱼作为名贵佳肴开始,经过秦汉、魏晋的神化和推崇,到唐朝以国律形式将鲤鱼奉为国鱼,成为我国崇鲤的极盛时期,随后鲤鱼崇拜便走向大众化、民间化,形成各种民间风俗和艺术。本文从鲤鱼崇拜的发展历程中,探索了它的缘由及文化意义。人们对鲤鱼的崇拜,其实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关键词】鲤鱼;崇拜;发展;文化;原因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关于对鱼的崇拜,可以追溯到六千年以前,我们在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上就发现了许多鱼纹彩陶,形象丰富,有十多种,其中就有著名的“人面鱼纹图形”。而鲤鱼在鱼类中领袖群伦:《尔雅》把它放在鱼类之首,《本草纲目》把它列于31 种鱼之冠。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鲤鱼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更同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产生了深厚关系。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鲤鱼崇拜:一、鲤鱼崇拜的发展历程在周朝,人们就对鲤鱼非常重视,把鲤鱼当作名贵的佳肴,只有在国王的盛宴上才能享受到这种美食。根据《小雅·六月》的记载“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和《诗经·陈风·衡门》“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都可以看出人们对鲤鱼的喜爱,以及鲤鱼的名贵。春秋时期,鲤鱼已经成为一种很贵重的馈赠物,是尊崇的象征。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就是因为鲁昭公在他儿子出生时送给他一条鲤鱼,孔子以此为祥瑞,就给儿子取名“鲤”。而且送鲤鱼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风尚。鲤鱼既然可以作为一种礼品用于赠送,有时献鱼者在赠鱼给某人时,为了让他更好地明白献鱼人的心意,往往会附带一幅手书放在其中,慢慢地,这种做法成为风气,所以后人往往称书信为“鱼书”。而鲤鱼也渐渐成为书信的使者,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就有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秦汉时期,出现了很多关于鲤鱼的传说,把鲤鱼进行神化,赋予了鲤鱼许多非凡本领。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鲤鱼跃龙门传说,道人琴高乘坐赤鲤升天的故事,到后面普通捕鱼人子英乘坐鲤鱼成仙的故事。在古代传说中人们认为乘鲤可以升仙,是因为他们认为鲤鱼有灵性,能通神,可达“两极”“两界”,所以人们可以乘着鲤鱼升天,成为神仙。魏晋时期,道教从汉末就把鲤鱼定为圣物。而晋人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又使鲤鱼同孝道发生了联系。在崇尚孝道的古代,这种传说往往会成为统治者要极力宣传的对象,所以鲤鱼与孝道联系就更加紧密了。唐朝,用国律形式把鲤鱼推崇为国鱼,是我国尊崇鲤鱼的极盛时期。由于鲤鱼为道教圣物,又是诸鱼之首,又因“鲤”与唐王室和道祖老子“李”姓同音,唐朝推崇道教,神化李姓,对鲤鱼大力保护和尊崇;除此之外,唐朝还推行鱼符,作为权势和身份的象征;而且信使“双鲤鱼”发展到唐代,在唐诗中又衍化出了“双鲤”“双鱼”“鲤鱼”“素书”等众多和鱼有关的指代“书信”的意象。自唐以后,鲤鱼崇拜走向大众化、民间化,形成各种民间风俗和艺术。从唐代开始,“烧尾”“烧尾宴”即成为因高升、显达来办宴会的名称。清朱彝尊《饮毛检讨寓斋》之一:“城6 Chinese natio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鲤鱼崇拜及缘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83252951
  • 文件大小2.25 MB
  • 时间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