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剖析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onsider:
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文化背景
——袁世凯复辟帝制,先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onsider:
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文化背景
——袁世凯复辟帝制,先进中国人为改
变现状而寻找新的出路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民主共和观念与尊孔复古势不两立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28日,他身穿古装,率领文武百官到孔庙,
行三跪九叩之礼。12月23日冬至这天,他又穿起特制古祭服,率百官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演出了尊孔复古的丑剧。
请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会失败?
尊孔
复古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
胡适、鲁迅等
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
《新青年》和北大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中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民主和科学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章士钊
北大红楼
鲁迅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陈独秀
辜鸿铭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后期
(1917
—1919)
前期
(1915
—1917)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
制和愚昧、迷信
《敬告青年》
陈独秀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狂人日记》
鲁迅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
《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
《狂人日记》《孔乙己》
鲁迅
宣传十月革命,
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
“打倒孔家店”
思考:新文化阵营为什么反对儒家的传统道德?
靠不住的人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性质: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
积极作用
加深了学习西方的层次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第三次)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
绝对否定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
政治背景
经济背景
文化背景
概况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活动基地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影响: 性质、积极作用、局限性
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相比,主要“新”在( )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B
随堂练习
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 )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A
,其主要目的是(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打破封建束缚
C、学习西方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剖析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燕燕盛会
  • 文件大小1.08 MB
  • 时间202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