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学校教育条件下教与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和教学条件下教与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式知觉经验;“做中学”;负责认地参与:自动发起的学习最持久最深刻;自我评价使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发展;对经验持续开放,将自己与变化过程相结合教学模式:教师促进者、协作者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①学③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④定势作用4、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二)教授学习方法(三)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四)注意形成和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6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的主要观点: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前,对自己能够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受结果因素(强化:直接、替代、自我)和先行因素(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影响。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确立合理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成为决定因素。影响因素: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醒影响表现:①决定对活动的选择及坚持②困难面前的态度③新行为的获得④活动时的情绪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一)激发学习兴趣⑴加强专业思想教育⑵利用教师期望效应
(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⑴创设问题情境⑵引导学生构建理论模式⑶发挥教师的感染激励作用
(三)进行归因训练⑴了解归因倾向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取得成败经验,特别体验到努力就能成功⑶学生对自己的成败归因⑷引导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学习方法的不当#7知识的学习与教学1、知识分类陈述性(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怎么做)隐性显性2、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直观形式③恰当运用正例与反例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变式⑤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比较3、促进知识掌握影响识记的因素: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度;对学习材料的合理组织;尽可能运用多重编码大脑觉醒专业,识记的信心4、合理复习:时机恰当、方法适宜、次数适宜5、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机制:
(一)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化:能借助于书面文字表达在头脑中真正理解策略性知识,建立起准确的策略性知识概念
(二)条件化不仅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策略性知识,且指导可用何情境或条件
(三)结构化积累起来的策略性知识加以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纲领化,形成相互关联的产生式系统
(四)自动化掌握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程度6、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教学策略
(一)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准确感知和深入理解
(二)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促进学生形成系统性、结构化、层次清晰的命题网络和产生式系统。
#8技能的获得与培养1、技能学习的类型: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2、动作技能三阶段:认知和定向,联系,协调完善因素:指导、示范、练习、反馈
如何促进:提高学习者的期望和动机;示范指导结合;练习反馈结合3、加里培林智慧技能五阶段理论:一系列心智动作构成①活动定向②物质或物质化活动③出声的外部言语④不出声的外部语言⑤内部言语阶段
冯忠良智慧形成三阶段: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