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膏剂与凝胶剂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5页
第一节 软膏剂
一、概述
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乳膏剂(creams)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②十二烷基硫酸钠
又称月桂醇硫酸钠,阴离子型O/W型乳化剂。
与其他W/O型辅助乳化剂(十六醇、十八醇
等)配合使用,调整HLB至容易化所需的范围。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5页
①单硬脂酸甘油酯:
乳化能力较弱,W/O型辅助乳化剂。
常与一价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O/W型乳化剂合用,做乳膏基质的稳定剂与增稠剂。
②聚山梨酯与脂肪酸山梨坦
聚山梨酯:吐温类(Tween) O/W型乳化剂
脂肪酸山梨坦类(Span)W/O型乳化剂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5页
①平平加-O:
O/W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可与其他乳化剂及辅助乳化剂配合使用,增加基质稳定性。
②乳化剂-OP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W型乳化剂。
与其他乳化剂合用,制备O/W型基质。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5页
(四)附加剂
保湿剂
防腐剂
增稠剂
抗氧剂
透皮促进剂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5页
防治外相的水分易蒸发失散而使软膏变硬
甘油、丙二醇、山梨醇、透明质、酸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5页
有效防治微生物污染而导致的制剂变质
羟苯乙酯、苯甲酸、山梨酸、苯扎氯铵、溴化烷基三甲基铵、三氯叔丁醇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5页
提高软膏剂和乳膏剂的稳定性
水溶性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维生素C、半胱氨酸、甲硫氨酸
油溶性抗氧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二丁甲苯酚(BHT)、没食子酸丙酯(PG)、维生素E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5页
三、基质与附加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基质对药物亲和性的影响
基质pH的影响
基质对皮肤水和作用的影响
透皮促进剂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5页
四、处方设计的依据
软膏剂的质量要求:
①均匀、细腻,稠度适宜,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上;
②性质稳定,储存时应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等变质现象;乳膏剂不得有油水分离及胀气现象;
③对皮肤或黏膜应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他不良反应;
④应是所含药物有狼嚎的释放性、透皮性;
⑤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软膏与乳膏应无菌。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5页
处方设计的依据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5页
五、制备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一)制备工艺
软膏剂制备方法:熔合法、研和法
乳膏剂制备方法:乳化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5页
基质:油脂性的半固体和液体组成
在常温下通过研磨,使基质能与药物均匀混合者可采用此法。对热不稳定的药物,可采用此法制备。
采用等量递加法将药物与基质混合
小量:软膏板,乳钵
大量:电动研钵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5页
由熔点高的组分组成的软膏基质,须用此法。
先将熔点较高的基质熔化,再加入熔点较低的成分。
药物能溶于基质者,直接加入基质中搅拌均匀冷却即得。
药物不溶于基质者,需先研成细粉筛入熔化的基质中,也可先用液体成分研磨后加入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直至冷凝。
挥发性药物待基质温度降低后加入,以免会发损失。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5页
适合于制备乳膏
将处方中的油脂性和油溶性成分一起加热至80℃左右成油溶液;
另将水溶性成分溶于水中,并一起加热至80℃左右成水溶液;
将水相逐渐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
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45页
(二)影响软膏制备的因素
⑴不溶于基质的药物:将药物研磨成细粉;与少量基质研匀呈糊状,再与其余基质混匀。
⑵可溶于基质的药物:直接溶入基质中。
⑶处方中含量较小的药物:少量适宜的溶剂溶解后,再加至基质中混匀。
⑷挥发性共熔成分共存时:研磨至共熔后再与冷至45℃以下的基质混合。
⑸中药浸出物为液体时:浓缩至膏状再加入基质中;固体浸膏:加少量水或稀醇等研成糊状,再与基质混合。
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45页
水宜新鲜制备,以减少微生物污染的可能。
无菌要求的软膏,对环境以及使用的容器与设备、基质材料等惊醒严格灭菌。
需要加热熔融的基质避免直火加热。
搅拌至凝的过程中尽量防止混入空气。
混合速度、搅拌条件、乳化温度与时间等都有可能造成影响。
生产设备对制备软膏的成品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采用超声波乳化
软膏剂与凝胶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