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件.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创 意 点 亮 未 来
范国雄 •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
2
3
4
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
降水:
处在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地表物质不稳定
地形: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植被: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土壤: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矿等)加速了水土流失。
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主要角色,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水土流总量的90%以上.
(2)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说出你的理由。
正确。因为由于植被的破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大大降低,因雨水和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土地变薄甚至缺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流失,使土壤贫瘠,不能生长植物,结果就是土地荒漠化。
1
2
3
4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荒漠化现象
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
荒漠化的危害
防治措施
消失的楼兰古国
大约距今三千多年前,欧州一个古老的种族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沿着欧亚大陆桥向中亚迁徙。来到了罗布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并建立了楼兰国。他们之中的另一支,在敦煌、玉门一带建立了大月氏国。在经历了被称为前所末有的繁荣和文明之后,楼兰国却神秘的消失了。被历史学家称为古楼兰文明发祥地的罗布泊,也在三十多年前彻底的干涸了。古楼兰的突然消失,使造就了古楼兰文明的罗布人或称为楼兰人的他们,从此一直追寻着“阿布旦”的去处。他们放弃了古楼兰的废墟逆塔里木河而上,放弃了盐渍的罗布泊,逐水草而行,一代一代定居在被称为水草丰美的“阿不旦”的地方。
兴:
(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大量冰雪融水和 山地降水补给)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思考: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
启示:楼兰古城的消失告诉我们荒漠化有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
①生态环境恶化
②威胁基础设施
③为沙尘暴提供沙源
④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⑤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哪些方面来防治呢?
1
2
3
4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荒漠化现象
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
荒漠化危害
防治措施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一、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二、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三、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一)合理利用水资源
具体措施:

西
<50mm
<200mm
<400mm
农业区:改善耕作、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
干旱内陆: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
(二)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作用: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建防护林带
乳化沥青固沙
治沙措施
生物治沙
治沙措施
工程治沙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沙枣
胡杨
锦鸡
木麻黄
主要治沙植物
柽柳
狼尾草
(三)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问题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
绿洲边缘的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土地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牧业
退耕还林、还牧
(四)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推广省柴灶
开源节流
(五)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科尔沁草原
自主探究:p40
1、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
(l)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使周边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浮尘的天气增多,降低大气能见度,污染周边的地区环境,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响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无需盛会
  • 文件大小9.18 MB
  • 时间202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