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苋》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参照 “我的词语库 ”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的小伙伴们通过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1、出示8个要写的字,认真观察并识记。
2、自己记生字,组词,说句子。
3、练习写字,注意写字的姿势。
4、学生写完后,评价学生的书写。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说说自己学完这一课后有什么感受。
2、自由组合,把文章内容表演出来。
3、推荐上台表演,下面认真观看,看后评价。
四、小结。
五、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苋菜的资料,制作成知识小卡片。
2、找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5、马齿苋
土生土长,没坐过车
偷偷地
想办法(装、洗、扎、卖)实现愿望(喜悦)
吃、照相、逛
恋恋不舍(回忆)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
《马齿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