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热力计算方法本科毕业设计
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系统计算方法研究
青岛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0
0
1绪论
研究意义
随着我们国家火力电力事业的高速发展,发电机组单机容量逐渐增大,于此同时电数的火电机组及百万千瓦等级的汽轮机组已具备了与相当的产品设计开发及制造能力。这是我国近二十年所实行的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及我国汽轮机行业广大职工努力奋斗的成果。在常规汽轮机的领域内,我国的汽轮机设计发展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老机组都在超额使用,改造服务超过十年的100 mw汽轮机组技术的措施进行在不同的阶段,新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单位热耗,延长机组寿命,升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单位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积极推动科学实验。燃汽蒸汽联合循环燃汽轮机,整体汽化联合循环和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的发展向我们揭示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并充分吸收先进技术,尽快缩短差距,结合国情,大步向前。广泛使用的工业汽轮机并且加大使用数量,提高水平,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必须在开发过程中大量的配置效率高的锅炉给水泵、可靠的驱动用工业汽轮机。在早期中国设计和制造的超高压200 mw和300 mw亚临界压力机组的能力,但其技术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相比。
我国汽轮机发展起步比较晚。1955年上海汽轮机厂制造出第一台6MW汽轮机。1964年哈尔滨汽轮机厂第一台100MW机组在高井电厂投入运行;1972年第一台200MW汽轮机在朝阳电厂投入运
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系统计算方法研究
青岛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0
1
行;1974年第一台300MW机组在望亭电厂投入运行。70年代进口了10台200—320MW机组,分别安装在了陡河、元宝山、大港、清河电厂。70年代末国产机组占到总容量70%,1987年采用引进技术生产的300MW机组在石横电厂投入运行;1989年采用引进技术生产的600MW机组在平圩电厂投入运行;2000年从俄罗斯引进两台超临界800MW机组在绥中电厂投入运行。
我国于70年代和美国西屋公司签订了亚临界压力300MW汽轮机组技术转让合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的汽轮机技术得到长足进步,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技术攻关,正在让我们国家的汽轮机技术慢慢和国际接轨。1987年6月第1台按引进技术由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300MW和1989年11月由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600MW汽轮机分别在山东石横和安徽平圩电厂投入运行,原机电部和能源部组织考核试验,这2台考核机组的技术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从此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伴随着这两台机器的投入使用,是我国在汽轮机制造方面得到了巨大的信心。
在消化吸收国外汽轮机技术的同时,开展相关科研攻关,逐步实现了将外国技术转化为我国自有技术,并在相关领域实现创新。并且在汽轮机方面对转子以及相关叶片、阀门汽动特性试验和关键零部件强度刚度试验探究,建立了电液联动试验台,并且将数字显示技术运用到汽门轮机操作当中,对主要部件的工艺方法加强科研实验,使其具有国产化,比如对主调门阀壳以铸代锻和使用点脉冲对整体高压喷嘴组进行强化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满足了我国市场发展的需要。汽轮机的设计和制造在本世纪40年代,特别是近20年来,凝汽式汽轮机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设计和制造的汽轮机都是为了提高单一集。单一集权力的增加可以降低单位能耗和生产工时,增加单一集权力后可以使适当的蒸汽参数得到提高,进而可以提高机组的热效率,减少工厂占地面积。自过去几十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汽轮机设计和制造到数百万级。我国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速发展本国汽轮机技术,从而在凝汽式汽轮机方面得到重大科研进步。我国自1955年制造第一台中压6MW汽轮机以来,在以后的30几年的时间里,已经走完了 从中压机组到亚临界600MW机组的全过程,特别是近10几年内,发展较快。只预示着我国将制造出更大功率等级的汽轮机,逐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1629年,意大利的Gde布兰卡提出由一股蒸汽冲击叶片而旋转的转轮。1882年,()的单级冲动式汽轮机。1884年,()的多级反动式汽轮机。1910年,瑞典的B.& 。19世纪末,瑞典拉瓦尔和英国帕森斯分别创制了实用的汽轮机。拉瓦尔于1882年制成了第一台5马力()的单级冲动式汽轮机,并解决了有关的喷嘴设计和强度设计问题。单级冲动式汽轮机功率很小,现在已很少采用。20世纪初,法国拉托和瑞士佐莱分别制造了多级冲动式汽轮机。多级结构为增大汽轮机功率开拓了道
汽轮机热力计算方法本科毕业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