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杨紫煊?经济法学?第四版讲义
- 3 -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开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理解并掌握经济法产生开展的轨迹和一般规律、经济法产生开展的经济根底、社会根底和法学根底;学会运用经济法的比拟分析。济总体利益与长远开展关系重大,而民间投资不愿进入的行业、产品或地区的经济开展,借此以直接调节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
3、针对市场调节作用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国家应随时调查了解全社会及各部门、行业、地区的经济和市场行情,掌握各种经济数据和信息,作出科学分析和预测,或拟订一定时期的经济开展规划或方案,指导社会投资,影响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并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经济政策,运用税率、利率和汇率等经济杠杆和其他政策工具,引导和促进社会投资和经济开展;国家还可以给企业和其他经营者提供必要的根底设施和条件以及其他各种帮助和效劳。
- 7 -
四、经济法产生开展的法学根底
从部门法作用的角度去考虑,行政法和民法难以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即经济法是为了补充行政法和民法调整经济关系的缺乏而产生的。
1、为标准和保障国家对市场的干预规制,需要制定市场规制法。这主要包括反垄断法、反限制竞争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2、为标准和保障国家参与投资经营活动,需要制定国家投资经营法。这主要包括国家投资法和国有企业法等。
3、为标准和保障国家对经济的引导促进和调控,需要制定国家经济引导促进法〔宏观调控法〕
五、经济法的比拟分析
1、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开展的根本原因具有一致性,即生产社会化和国家出面干预〔或协调、调节〕经济。
2、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使得人们对于垄断和限制竞争最为敏感。产业革命后出现的生产社会化和垄断对自由竞争的妨害,引起人们普遍的忧虑和不满,要求国家出面干预,公布反垄断和限制竞争法。
- 8 -
3、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的经济法并不兴旺,国家组织管理社会经济并不重视法律的运用和调整,即使在某些方面制定了法律,其在内容和性质上也有浓厚的行政性色彩。
4、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开展历程是殊途同归的
〔1〕资本主义:国家放任市场→加强国家调节;
社会主义:国家包揽经济、市场几乎空白→引入市场因素,转变国家职能,使市场机制最终成为根底;
〔2〕资本主义:单一的民商法秩序→经济法产生和逐渐兴旺。
社会主义:经济法同党政指令相伴生、与行政法相混合,排除民商法作用→经济法逐渐剔除异己因素而性质日趋纯粹。
阅读书目:
1、 潘静成 刘文化?经济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19-45页。
2、 漆多俊 ?经济法根底理论?〔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33页。
3、 李昌麒 ?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7页。
- 9 -
4、程信和 ?经济法与政府经济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4-31页。
复习思考题
1、我国经济法是怎样形成的?
2、经济法产生的根底条件是什么?
3、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如何?
第二章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道经济法的语词来源;掌握并理解各经济法学派对经济法的涵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经济法的特征的观点。
重点、难点
经济法的涵义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特征
一、经济法的语源探微
1、“经济法〞一词最早在1755年由法国的摩莱里在其?自然法典?一书中提出。
2、1842年,法国的德萨米在?公有法典?也使用了“经济法〞,并对未来的经济法做了设计。
- 11 -
3、1865年,法国的蒲鲁东在?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中开始模糊地触及到现代经济法的一些本质属性——“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的补充和必然产物〞。
4、现代经济法概念的形成,始于一次大战前后的德国。1906年,德国学者莱特在?世界经济年鉴?使用了“经济的法〞〔Wirtschaftsrecht〕一词;1920年,赫德曼成立了“经济法研究所〞,开课讲授“经济法〞,并主持有关经济法的杂志和丛书的刊行。
二、经济法的涵义〔中国〕
〔一〕1992年以前的观点
1、经济法是以经济民法方法、经济行政方法、经济劳动方法调整平等的、行政管理性的、劳动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和。〔综合经济法学派〕
2、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根本法手段和原那么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学科经济法学派〕
3、经济法就是“经济行政法〞,隶属于行政法,是行政法的一个分支,不构成任何法的部门。〔经济行政法学派〕
4、
【精选】杨紫煊《经济法学》第四版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