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焚书坑儒.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篇一:焚书坑儒
中国十大王朝之焚书坑儒
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的一个夏天,炽烈的太阳照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在秦都XX市的广场上,熊熊燃起的焚书烈火比太阳更加炽热,巨大的烟尘弥漫在咸阳上空,这样的焚书之光,很快蔓延发配北边,途中很多人因饥寒疾病而死。
悲剧并未结束,这一年的冬天,秦始皇又下令屠杀了700多名儒生,葬于骊山温泉,这就是后人通称的坑儒谷,汉代又把这里叫愍儒乡,据专家考证,坑儒地址,就在今天的陕西临潼县西十里的洪庆堡。
应当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是相当愚蠢的行为,其影响也极其深远。自从焚书坑儒之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再也没有重演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这样的历史大戏了。
备忘
公元213年,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焚烧秦以前古籍,公元212年,又活埋儒生460人,杀死700多人。
篇二:“焚书坑儒”的原因及评价
“焚书坑儒”的原因及评价
王顺先
在文明开放、言论自由的今天,有些学生对焚书坑儒认识上有偏差,现解释如下。
一、焚书坑儒的原因
,要求文化思想上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对于当时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秦朝建立后在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这种统治需要单一的思想文化与之相适应,但那时思想文化上的繁杂越来越成为统治的障碍。结束百家争鸣的局面,建立适应统一政体的思想文化学说就成为时代的需要。
(法令、策略)的秦朝政治格格不入。战国以来,士人形成了“注重道德修养,轻视为官敛财”的理想人格观念,他们追求理想人格修养,蔑视王侯,不愿顺从于秦朝的统治,纷纷议论秦朝统治的过失,指斥秦官为“表面上好像按照禹、舜这样的大圣人做官,实际上没有廉耻,贪污败坏”。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奉行法术,士人以儒治国的信仰与之差之千里,为秦始皇所不容。
二、对焚书坑儒的历史评价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师古”与“师今”两种历史观激化的表现。在当时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反动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因此,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够,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而当时最大的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统一中国采取的措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当时六国贵族,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分封制,夺回失去的权势,所以,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因此,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就开始了,手段尽管激烈,但客观效果明显。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焚书坑儒表面上禁绝了百家学说,有利于秦朝的统治,但实际上,它造成的后果极其恶劣。民众有话不敢讲,大臣有书不敢上,下情不能上达,上意只能趋迎,整个政权处于僵化隔离之中,甚至出现后来庙堂之上,赵高指鹿为马的现象,最终秦二世也在曲意逢迎中结束了自己的统治。

焚书坑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cuxirh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3-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