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桂枝汤与麻黄汤的比拟
桂枝汤与麻黄汤的比拟
同: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方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异: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而喘燥湿,主治偏于中焦虚寒兼寒湿所致的满、痛、吐、利,并治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等。
小建中汤:温、补、润结合,方中配伍白芍,温补阳气之中兼能益阴血,且长于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兼阴血缺乏之腹痛,心中悸烦,发热等。
当归四逆汤与四逆汤、四逆散的鉴别:
四逆散:和解透热,治阳气内郁之热厥;见冷在肢端较轻, 冷不过肘、膝,伴身热,脉弦。
四逆汤 :回阳救逆。治阳衰阴盛之寒厥,厥逆重,伴神衰欲寐,恶寒蜷卧,脉细欲绝等全身恶寒证。
当归四逆汤 :养血温经通脉,治血虚寒凝经脉之寒厥,四肢厥寒较轻, 不过肘、膝关节,不伴全身恶寒证,脉细而不微。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的比拟
四君子汤:配茯苓健脾渗湿,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理中丸:配干姜温中祛寒,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主治中焦虚寒证。
玉屏风散与桂枝汤的比拟
同:治自汗恶风
异: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自汗恶风,伴发热,或头痛,或时发热,脉浮缓或浮弱。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治卫气虚弱,肌表不固之自汗,恶风,伴面色晄白,舌淡脉虚而无发热者。
当归补血汤与白虎汤证的比拟
大渴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实热证,宜白虎汤。
口渴喜温饮,身热而无汗,舌淡苔白,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虚热证,宜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与理中丸的比拟
脾阳虚脾不统血,治以温阳摄血,宜理中丸。
脾气虚脾不统血,治以益气摄血,宜归脾汤。
大补阴丸与六味地黄丸的比拟
同:滋阴降火,治阴虚内热证
异:六味地黄丸偏于补养肾阴,清热力缺乏,主治肾阴缺乏而虚火不重,脉细数者。
大补阴丸滋阴与清热降火之力均较著,主治阴虚而火旺较甚,尺脉数而有力者。
一贯煎与逍遥散的比拟
同:治阴血缺乏,肝郁不舒之胁痛
异: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之力较强,主治肝郁血虚之胁痛,伴脾失健运,神疲食少。
一贯煎滋养肝肾之力较强,主治肝肾阴虚,肝郁不舒之胁痛,并治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不舒之胁痛,并治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吞酸吐苦。
牡蛎散与玉屏风散的比拟
牡蛎散:补敛并用而重在固涩止汗为主,并能敛阴潜阳,为收敛止汗之方,主治体虚卫外不固,复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
玉屏风散:以补气固表为主,补中寓散,为补益之剂,主治卫气虚弱,肌表不固之自汗或虚人易感风邪者。
酸枣仁汤与天五补心丹的鉴别运用
同:均以养心安神,滋阴补血为主,配清虚热之品组方,以治阴血缺乏,虚热扰心之心烦失眠。
异:酸枣仁汤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伍调气疏肝行血之川芎,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缺乏之虚烦失眠,伴头目眩晕,脉弦细等。
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并与二冬、玄参等滋阴清热药为伍,更与养血安神药相配,主治心肾两虚,阴亏血少,虚火上扰之心烦失眠,伴见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开窍剂的考前须知
〔1〕辨清闭证的寒热,不可寒热错投。
〔2〕辨清病证的虚实,脱证忌用。〔如属内闭外脱者,那么开窍与救脱并施。〕
〔3〕阳明腑实证所致的神昏谵语不宜使用。如兼邪陷 心包者,可开窍与泻下并用。
〔4〕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5〕不宜加热煎煮,以防药性挥发,降低疗效。
〔6〕孕妇填用。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合称为“温病三宝〞〕的鉴别运用
同:功用:芳香开窍,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主治:热闭证。身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数。
异:安宫牛黄丸--最凉。长于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熄风止痉之力不如紫雪,开窍豁痰之力不及至宝丹。最宜用于热陷心包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数,偏于热盛毒重者。
紫雪--凉性次之。开窍豁痰力最弱,清热解毒之力不及安宫牛黄丸,但长于清热凉肝,熄风止痉。最宜用于热陷厥阴〔心包、肝〕,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神昏烦躁,抽搐痉厥,口渴唇焦,舌红绛,苔黄干,脉弦数,偏于热盛动风者。
至宝丹--凉性最次,清热力最弱,但长于芳香开窍,辟秽化浊。最宜用于痰热内闭之昏厥,痰盛气粗,舌苔垢腻,脉滑数,偏于痰浊壅盛而昏迷较重者。
临床选方参考
清热镇静:首选安宫牛黄丸、次选紫雪、最后选至宝丹。
熄风止痉:首选紫雪,次选安宫牛黄丸,最后选至宝丹。
开窍豁痰:首选至宝丹,次选安宫牛黄丸,最后选紫雪
治喘咳类方小结:
麻黄汤:以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麻黄配杏仁宣肺平喘,发汗解表之力强,并长于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之喘咳。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精选】桂枝汤与麻黄汤的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