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比拟文学整理
第一章 比拟文学的定义与目标
1、“文学〞不是文学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中国或者外国,都曾把哲学、历史、文学等书面著述统称为“文学〞。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虽然刘勰等人初步意识到文学的特征,提出了跨语言界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比拟文学来讲,跨民族、跨语言的提法比跨国界的提法更为准确。
跨文化: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同一文化体系内各民族文学之间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合异文化体系的文学体系。从跨民族的比拟研究进入跨文化体系的比拟研究,意味着对于比拟文学真谛的更深层的把握。
跨学科:雷马克的看法是正确的,不仅从地理的方面,而且从不同领域的方面扩大文学研究的范围。比拟文学的开放性更使它发挥自己的特长,开拓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二、关于跨越性问题
第一、四个“跨越〞是比照拟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总体全面的概括。其中,跨民族是最根本的。
第二、“跨〞的含义:比拟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比拟文学研究对象之必备特性;特殊视角和特殊方法,甚至是研究者的心态。
第三、跨民族、跨语言和跨文化是相互联系,在内容上有所重叠的。
第四、跨文化指的是跨越文化体系,直指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
第五、跨学科研究中比拟把握好“跨越〞的限度。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影响、渗透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阐发、互相印证的关系。不仅是双边,甚至是多边,多学科结合研究。
“跨民族界限〞解读
“怎样理解“国界〞问题
跨民族的两大含义:
一、把比拟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
二、囊括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拟
民族文学概念 :按照民族区分的文学。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反映本民族的独特的历史传统、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的文学。
国别文学:政治性的地理概念相区分,同一国家居民可能是同一民族也可能是多民族构成。
世界文学概念:有多种解释。这里所指的是,马克思与歌德的见解。世界文学是他们对文学未来的一种远瞻,指人类文学将开展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早先割裂的状况必将消除,各民族文学将成为人类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们统一起来,构成一个伟的综合体。
总体文学:两种或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并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和一般规律的研究。〔虽是一种整体研究,但最终指向文学的理论层面,而且没有规定一种比拟研究方法。〕
如镜子,悲剧、神话、多余人等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也不互相代替。各民族文学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学的整体。
,相反,世界文学是以民族文学的繁荣为根底。
,独特性与差异性,差异不可能消除。
,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学还会发生碰撞与冲突。
,其次是民族中有特色的。
,不能曲意迎合。
3、方法论层面:平等、真诚文化对话与交流
文化交流要有平等的态度与真诚的对话。找到双方都能理解的新话语,共同的话题进行多视角与多层次的讨论。
对话与对峙:
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与本位主义〔外乡主义〕
互相尊重、互相依存
坚守自己的民族性身份
对峙与对话: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和本位主义
1、 比拟文学研究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在比拟文学中,怎样对待异国文学与异质文化:一方面,我们不可能采用一种完全中立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因为每一比拟文学研究者必然有自己独特的视域和看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其他民族的比拟文学研究者并不一定要附和这种“欧洲中心主义〞,而且,欧洲人也不要认为他们自己的视角就是惟一正确的视角,倘假设如此,这就可能转变为一种惟我独尊的种族中心主义了。在比拟文学研究中,一方面研究者必须坚决地保存自己的民族身份,从自己民族的独特视角出发去研究其他民族的文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其他民族文学的独特性,防止用自己的观点来曲解其他民放的文学,也就是说,自我和他者的关系是某种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2、 西方中心主义和外乡主义是比拟文学的障碍
第一,西方中心主义是指一种以西方文化为中心来理解他种文化的思想方式。具体地说,西方中心主义呈现为两种形式:一是西方人对于自身文化的扩张,二是其他民族对于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第二,外乡主义是指一处与西方中心主义相对立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或称为文化保守主义。外乡主义既是一种文化孤立义,又是另一种文化中心主义。
采用对峙的态度从事比拟文学研究必然导致西方中心主义和外乡主义,而且,它们从根本上颠覆了比拟文学存在和开展的可能性。因此,比拟文学确实立和
【精选】比较文学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