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种植培训简报
进行大棚蔬菜种植培训
6月15日,驻巴古村工作队特邀请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推广站强巴卓嘎、红英二位专家,在巴古村二组温室大棚为农民进行了大棚蔬菜种植专业技术实地指导。来自巴古村的50多位村民参加了培面
大棚内光照强度、温度高低、空气成份等对蔬菜的正常生长有何利弊,调控技能也就相应跟不上,致使蔬菜就不能顺畅的生长,出现诸多生理性病害。
(2).栽培技术方面
育苗技术保守落后,出苗率低;不能正确安排菜苗的最佳移栽时期;移栽时追求栽培密度而不考虑蔬菜品种的未来生长空间,导致中耕管理困难和病害普发;病、烂叶过多,产量、品质、效益降低。
(3).中耕管理方面
多数种植户主观上依赖于科技人员的现场指导提醒,对蔬菜种植技术知识的主动学习热情不高;区分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识别能力有限,对大棚水、肥、管理及病害的关联性没有警觉意识,主动预防病、虫、草害少,被动防治的多。中耕管理上消极懈怠,水、肥的合理供给和使用的知识掌握还不足,经常出现缺水萎焉、脱肥苗瘦、已存在病虫危害而农户还不采取措施补救的现象。
第四篇:种植大棚无公害蔬菜增收种植大棚无公害蔬菜增收
发布日期:2010-06-22
[神农网讯]连日来,城关镇范家村每天有上百名村民在田间忙于搭建塑料大棚架,为大棚里的各种蔬菜松土、疏叶。据范家村长葛金伟介绍,今年全村村民种植大棚面积突破400亩,比上年增加100亩。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范家村,全村人口980人,耕地面积900亩,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凭借离县城较近的有利条件,该村村民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其中“花鼓柱”闻名县内外。以往村民都种植露天蔬菜,每年年收入仅有2000元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县大棚蔬菜的兴起,范家村干部因地制宜,及时从县内外引进蔬菜种植专业户落户范家,又不厌其烦地动员村民种植无公害大棚蔬菜。同时还投入资金20余万元修建田间渠道和机耕路,全力以赴为大棚蔬菜种植户提供方便。镇农办还下派一名农技干部,常年为范家村大棚蔬菜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据城关镇农技站长叶传利介绍,范家村种植大棚无公害蔬菜,始于2000年下半年,当时种植面积不足5亩,但到去年底,全村大棚蔬菜种植就达300亩,每亩年收入达7000元。
来源神农网
第五篇:xx乡大棚蔬菜种植调研报告xx乡大棚蔬菜种植调研报告
近年来,由于思茅城市扩容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挤占了
以思茅镇、南屏镇为主的城郊蔬菜基地,造成主XX县区蔬菜供给严重不足,按照上级加大蔬菜基地建设的安排部署,xx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切实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
一、xx乡基本乡情
xx乡位于思茅区西南部,距思茅66公里,思澜公路横穿我乡境内13公里。因地下暗河从山脚涌出,形成天然湖泊(xx湖)而得名。成立于1988年12月,居住着汉、彝、傣、哈尼等8种少数民族,1993年改设为xx彝族傣族乡,1995年被列为XX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大部分属石灰岩地带,最高海拨2143米,最低海拔665米,森林覆盖率为56%。共辖6个村委会(其中一个为易地移民村),54个村民小组。
二、xx乡大棚蔬菜基地发展情况
xx乡大棚蔬菜基地于2009年2月开始动工,总投资310万元。经地块丈量摸底、土地平整、沟渠支砌、架设大棚、安装喷滴灌设施等,于当年8月初完工。基地紧靠xx湖西面,属xx、大新寨小组承包田地,面积100亩,棚内面积65亩,大棚255个,涉及农户54户,自2009年9月种植以来,已收获辣椒394吨,黄瓜96吨,番茄240吨,叶菜90吨,平均亩茬产值8000元,其中:最高亩茬产值14000元,最低亩茬产值4200元,年
1总产值达90万元左右,是种植玉米、稻谷的几十倍。大棚蔬菜产业在全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现,极大地加快了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去年冬今年春,xx乡继续在xx村xx、小田和平掌寨村大坝子3个小组规划建设大棚蔬菜基地169亩,通过土地平整、架设管网(每个棚端至少安装一个水笼头)、木混水泥桩柱大棚,,现已完成xx、小田两个小组的土地平整、钢架焊接,大坝子小组基地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建设中。
三、存在问题困难
虽然xx乡的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此产业才刚刚起步,在生产经营、市场流通、资金投入和管理体制等环节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市场方面。订单农业发展跟不上,生产经营粗放
大棚蔬菜种植培训简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