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的中国传统农具(组图)
走进历史的中国传统农具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农民们一直使用最传统的工具,在一成不变的土地上重复着同样的简单的辛苦的低效的劳动,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子孙后代。
直到近30多年来,国家实行了应是禾担、背篓、筐、驮具这些简单的运输工具。在平原、丘陵地区运输量大的主要以车为主。这里陈列了各式各样的运输车。
运前工具展柜
第七个单元陈列脱粒农具。最原始的脱粒方法是用手搓磨谷穗,以后用木棍敲打,接着出现了技枷。再以后,北方用碌磕碾压谷穗脱粒。而南方则在攒桶上拨打水稻脱粒,有的地方也使用技枷和碌磕。脱粒后又有木锹、簸箕等扬场工具用以清除杂物。西汉时又发明了胸扇,大大加快了清除的速度。
在这里陈列了一个收获景观。这个景观以北方山村为题材来制作的景观模型。远处麦田中农夫持镰割麦,
一马车装满麦子行进在通向场院的路上;在场院几个持槌枷打麦脱粒,一人摇风扇车手柄,二人挑担向麦仓走去,描写一幅典型北方场院劳作场景。
脱粒工具展柜
第八个单元陈列加工工具。这里陈列这各类加工工具,有结构简单的原始加工工具,也有结构复杂的水力、畜力加工机具。
一粮食加工工具展柜
第九个单元陈列称量器具和储藏设施。农村粮食称量工具主要有杆秤和升、斗、斛。储藏器具,新石器时代,贮粮主要为陶瓮,后来出现了地下窖藏。秦汉时期,粮食储藏又发展为地上仓贮,主要设施有:仓、凰庾和困等。
此外,九号馆南侧的园林中设有石磨展区,这里集中摆放着从各地收集到的几十个大小不一的石磨,让你大开眼界。你可以亲自动手推一推石磨,体验一下劳动的辛劳和快乐。
三、传统木工刨及其使用
家具制作的合缝,各种线形制作的大气和规矩与否,都表现在木工刨子的制作和正确使用方
面。手工刨种类多,作用于木料的粗刨、细刨、净料、净光、起线、刨槽、刨圆等方面的制作工艺。]
(一)手工刨的组成
手工刨是传统古家具制作的一种常用工具,由刨刃和刨床两部分构成。刨刃是金属锻制而成
的,刨床是木制的。
手工刨刨削的过程,就是刨刃在刨床的向前运动中不断地切削木材的过程。把木材表面刨光
或加工方正叫刨料。木料画线、凿棒、锯棒后再进行刨削叫净料。家具结构组合后,全面刨削平整叫净光。
刨刃在不断地切削木料的过程中,木料产生较大的摩擦会反作用于刨刃切削的刃口部,这使
刨刃口发热变钝。如果木质越硬,刨刃口的变钝越快。如果木料表面的杂物多,也能使刨刃口的锋利变钝。所以选择刨刃,要挑选刚性好和热处理好的刃片。事实上,刨刃锻造时,刃
身是用普通碳素钢(含铁量大),刃部锻制薄薄的一层工具钢淬火粘合,经过机械磨平裁齐,
再经热处理后刃部就会软硬适中,即可使用。如果热处理后淬火太硬,刨刃刚性硬,而且不易磨砺,遇到硬物容易破损崩口。热处理后淬火太软,刨刃软容易卷口,而且不能耐久使用,
刃口很快会变钝。所以,刨刃的优劣最好以磨砺刨刃后观察。好的刨刃,刃口锻制成薄薄的
贴钢,出现的是薄匀发亮的现象,刃身的底铁是发暗灰色,刃身和刃口淬火的粘合显得很是坚实。注意的是:劣质刃口的底铁和刃口钢一个样子的发暗颜色,或是全部发亮,这两种情
况的刨刃都不易磨砺。
(二)手工刨的种类
手工刨包括常用刨和专用刨。常用刨分为中粗刨、细长刨、细短刨等。专用刨是为制作特殊
工艺要求所使用的刨子,专用刨包括轴刨、线刨等。轴刨又包括铁柄刨、圆底轴刨、双重轴刨、内圆刨、外圆刨等。线刨又包括拆口刨、槽刨、凹线刨、圆线刨、单线刨等多种。
1、中长刨:用于一般加工,粗加工表面,工艺要求一般的工件。
2、细长刨:用于精细加工,拼缝及工艺要求高的面板净光。
3、粗短刨:常用于刨削木材粗糙的表面。
4、细短刨:常用于刨削工艺要求较高的木材表面
(三)手工刨的使用
1、刨刃的调整
安装刨刃时,先将刨刃与盖铁配合好,控制好两者刃口间距离,然后将它插入刨身中。刃口
接近刨底,加上楔木,稍往下压,左手捏在刨底的左侧棱角中,大拇指质量捏住楔木、盖铁
和刨刃,用锤校正刃口,使刃口露出刨屑槽。刃口露出多少是与刨削量成正比的,粗刨多一
些,细刨少一些。检查刨刃的露出量,可用左手拿起刨来,底面向上,用单眼向后看去,就可以察觉。如果露出部分不适当,可以轻敲刨刃上端。如果露出太多,需要回进一些,就轻敲刨身尾部。如果刃口一角突出,只须轻敲刨刃同角的上端侧面即可。
2、推刨要点
推刨时,左右手的食指伸出向前压住刨身,拇指压住刨刃的后部,其余各指及手掌紧捏手柄。
刨身要放平,两手用力均匀。向前推刨时,两手大拇指需加大力量,两个食指略加压力,推至前端时,压力逐渐减小,至不用压力为止。退回时用手将刨身后部略微提起,以免刃口在
木料面上拖磨,容易迟钝。刨长料时,
中国传统农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