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伦斯生平与创作简介戴维德·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儿子与情人》(1913)是劳伦斯的成名作,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恋爱中的妇女》(1920)是劳伦斯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恰特里夫人的情人》(1928)是劳伦斯后期创作中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也是劳伦斯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儿子与情人》书影《恋爱中的女人》书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书影除了小说外,劳伦斯还写了大量诗歌,主要诗集有《情歌》(1913)、《新诗》(1918)、《鸟兽花草》(1923)和《最后的诗》(1932)等。劳伦斯的诗文合集劳伦斯诗集书影劳伦斯故居在劳伦斯看来,现代世界己经腐蚀了人的感情生活。甚至情欲已经变成了理智的某种微不足道的副产品。重新发现情欲生活的一种自由的流露,对于他几乎是一种神秘的理想,因为其中存在着满足,也存在着力量。——埃文斯《英国文学简史》劳伦斯小说改编电影劳伦斯作品书影拓展资源链接:《性爱与自由的探索》二、《彩虹》赏析长篇小说《彩虹》(1914)是劳伦斯的代表作,小说以劳伦斯的家乡诺丁汉郡一代的矿区和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布兰温一家三代人恋爱婚姻的故事,反映了19世纪后期现代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后英国农民的境况,而作为一部探索人的精神与心灵历史的作品,《彩虹》着重通过三代人在建立和谐性关系上的努力探索,表现了西方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要求挣脱旧传统的束缚,找到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彩虹》写了诺丁汉郡一个名叫布兰温的家庭三代人的生活,其中又以厄秀拉·布兰温的感情生活为主,厄秀拉是一个敏感的女人,她拒不接受煤矿工业使人的精神和环境窒息的机械化。这一主题在其续篇《恋爱中的女人》中分枝成网状。在小说里,格德隆和厄秀拉两姐妹分别与矿主的儿子杰拉尔德·克里奇以及中学监察员鲁珀特·伯金配了对。杰拉尔德是工业道德的代表,伯金则是充满情感的个人的代言人,这种个性只有在对抗工出机械化对人的束缚和压力,以及知识对人的统治中才能保持完整。劳伦斯利用小说这一形式锻造出一种生活观,并把一种激进的思想加给他的读者。——布拉迈尔斯《英国文学简史》知识链接:小说《彩虹》导读小说着重描写的是布兰温家族的第三代厄秀拉的成长与追求,她的出现象征着现代人的诞生。她生活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危机不断深化的时代,目睹了老一辈妇女无法挣脱传统束缚的悲剧,于是她力图走出狭隘的生存天地,寻找“新生”。她受过高等教育,勇于精神探索,对现实的宗教、道德和民主制度都怀有不满,具有叛逆精神。她在精神追求上的目标以及收获比前两代要多得多,但这都是在屡遭挫折中实现的。小说的结尾,厄秀拉经过精神与肉体的洗礼后,看到了“一弯淡淡的彩虹”;她在这道彩虹中看到了新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理想之所在,这是她的祖辈们苦苦追求却未曾得到的。五彩缤纷的彩虹架起了从现实通往理想境界和未来世界的桥梁。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劳伦斯在《彩虹》中对人与文明问题的探索与思考是独特而深刻的,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是有力的,但所提出的理想是浪漫而脆弱的。
《西方文学名著导引》6.7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