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发行,属于政府行政期刊类型,发行量相对较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里面实习的时间里,我体会到了实习工作苦与甜,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 实习内容及进度
首先需要我了解报纸出版的程序步骤:
一,策划、准备
1、执行主编和各部门主编协商决定当期报纸的总规划,包括各部门的稿件采编完成时间,报纸初稿底线时间即给主编审阅的时间,以及报纸的大致发行时间和采编方针及要求;
2、新闻部、评论部、文化部主编根据报纸的整体时间规划安排自己部门的采编征稿工作;
3、所有记者编辑在每周的例会上交流自己发现的新闻点,大型报道可跨组和联合其他报社或媒体合作;
4、新闻部三个报道组将自己的选题在例会以便讨论,各编辑记者为选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各报道组综合各方意见制定报道方案;
5、评论部的征稿选题和文化部的文化专题参照新闻部选题流程制定自己的采编、征稿、方案。
二,采写、征稿
三,编辑、校对、组稿
1、因为报纸头版的版面有限,三个报道组采写的三篇报道只能上两篇,即毙掉其中一篇,同时通过此方式形成各组之间的竞争,提升报纸的整体质量。
2、新闻部主编和编辑对投票决定的两篇报道认真负责的编辑稿件,并按时完成排版;
3、评论部主编和编辑对征稿和其它言论类稿件以及专栏作家的稿件进行部门内部讨论之后确定稿件是否使用,然后根据需要对稿件进行编改、 删节、 校对、 最终组稿。
4、文化部情况参照评论部。
四,排版、再校对、编辑、审阅
1、在报纸排版前由执行主编主持召开编前会议,保证无重大失误;
2、部门主编安排好自己部门的排版工作;
3、各部门主编必须在排好初版后及时将报纸送到执行主编手中做终审,同时由美术总监对报纸版式进行把关;
4、将报纸的初稿修改意见汇总并修改后的第二稿报纸送主编审阅;
5、各部门编辑继续修改校对,参考主编意见做最后修改。
五,印刷、宣传、发行(包括宣传、首发式)
六,总结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报纸编排经历了铅字排版到电子编排的历程。
从 15 世纪中期开始,一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报纸铅字排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1041-1048 年,我国宋代毕升发明的 胶泥活字印刷术,于 15 世纪初传入西方。1450 年前后,德国的古登堡在中国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铅活字技术,此后铅字 逐渐应用于报纸印刷。1815 年,由英国传教士米怜、马礼逊和中国工人梁发等创办的我国第一家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受 技术条件限制,采用木版雕印。1859 年,美国传教士甘布林在宁波试制成功电镀汉字模,从此,铅字取代木活字在中国的书报刊排印中得到推广应用。
从新中国成立到 1986 年《经济日报》率先采用激光照排之前,我国报纸编排一直采用铅排。报纸一直沿用写稿依靠纸笔、传递 依靠车辆、印刷依靠铅字、洗相依靠双手的传统新闻生产工艺。
铅排大报一个版,一个熟练拣字工人需要花费六个小时。铅排时代报纸一般都是四个版,第二、三、四版的稿件一般要提前一周发排,第一版的一般稿件要提前二三天发排,重要新闻稿当天发排。铅排报纸不仅速度慢,而且质量差。 二、报纸电子编排流程 报纸电子编排,是指依托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对新闻稿(文字稿、图片
平面设计实习内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