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及发展.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及发展中国“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及发展综述
摘要
为了解国内医养结合研究动态,文章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必要性及意义、模式、实施困境和发展对策四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发现,学界普遍认为,就我国老统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随着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不断恶化,现代家庭往往无力承担照护的重担,急需医疗卫生服务强化养老功能;三是传统的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基本就医需求,医养结合能进行有效弥补;四是医养结合照护体系是建设覆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有利丁优化医疗与照料服务质量;五是该模式的发展可以帮助老年人实现身体、心理与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即“健康老龄化”,因此具有推动健康老龄化实现的重要特征(符美玲,2013;黄佳豪、孟昉,2014;刘华,2014;王黄,2015;耿爱生,2015)。
3.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困境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1)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困境分析。随着各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实践的深入,阻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也逐渐出现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内外两方面的处境进行阐述:内部困境包括医护人员的紧缺、专业性不足以及服务层次尚待提升等方面;外部制约因素包括制度支持力度小、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功能分层和衔接不完善、多方协作效果不明显、资金投入不足、多头管理等问题(袁晓航,2013;刘华,2014;赵艺,2014)。赵晓芳(2014)对医养结合推进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类,包括四方面:理念制约,即现阶段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依循的逻辑基础是补救型,以养老和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为驱动;政策制约,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医疗保险制度报销的限制;制度制约,主要体现在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出现偏离,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面临诸多障碍;人才制约,专业的医护人员不足是制约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上述四类制约因素给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常态化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2)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医养结合发展的对策研究,即针对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策略,进而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从现有研究看,目前对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策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供给主体、顶层设计、服务延伸、队伍建设等方面。供给主体方面,针对目前供给主体积极性不高、单一的问题,张旭认为,应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黄佳豪、孟昉认为,应提高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服务方式。由此可见,社会与政府力量通力合作,共同营造充满活力、专业的市场余围是未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顶层设计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具体操作层面,童立纺(2015)等人认为,真正的医养结合是实现老人的医疗服务享受到国家统筹医疗保险报销这一目标;刘华(2014)在前者的基础上建议应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及相关养老行业标准。由此可见,关丁医保结算的问题是未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突破的瓶颈。服务延伸方面,袁晓航(2013)提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下一步的发展策略,即面向农村地区的模式推广服务普及到家庭病床和社区服务供给中,实现与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的兼容和衔接。刘华(2014)更是针对实施路径提出建立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加快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建议。从二者的建议可知,未来医养结合养老

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ritime_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