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含蓄而蕴藉”与“直率而深广”——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语言风格比较.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含蓄而蕴藉’’与“直率而深广’’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语言风格比较
◎许辉
云南省文山学院中文系,云南文山
中国“自然诗终让渊明独步”,而华兹华斯对自活灵活现,写出了夏日的树荫浓郁、清凉可掬。正如
然的歌颂,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仅维特根斯坦所说的那样,是他将语言“带回到日常用
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伟大诗人。二者都对所在法”的结果,从而形成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这在重
时代之前的语言传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追求平淡辞采华饰的晋宋时代,是独树一帜的。
自然的语言风格。但通过感悟、分析陶渊明与华兹华但简约并不是简陋浮浅,而是形式简洁,形象明
斯的自然诗,二者在语言风格上仍存在明显的差异, 晰,内涵丰厚,达到“外枯而中膏”的境界。正如叶嘉
即陶渊明诗歌的语言风格含蓄而蕴藉,华兹华斯诗莹先生所说:“在我国诗人中,陶渊明是辞语表现得
歌的语言风格直率而深广。最为简净,而含蕴却最为丰美的一位诗人。”
文学作品是作家运用文学语言创造出来的一个如:“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
审美世界,它由语言、形象和审美意蕴等三个层面组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
成。面对部文学作品,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作家的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诗的前六句
语言。因此,要走近作家,就必须首先探寻诗人的语说,我在长江边上种了桑树,希望三年就可以采摘,
言及其独特性,即语言风格。陶渊明反对晋宋时代重可正当枝条繁茂之时,这个地方被淹没了在这样的
辞采华饰的文风,以明白如话的“田家语”进行创作, 状况下,所有的一切都随着长江流到大海去了。蚕连
平常之物、平常之景,~经陶渊明之笔的点染,便洋桑叶都没有吃的,更不用说做寒衣了最后一句“本
溢着田园生活的意趣。而华兹华斯在理论上彻底抛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虽表面在写今曰后悔又有
弃了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传统语言并选择人们日常真何用,这都不如把桑树种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地上。有
正使用的语言进行创作,使诗歌从新古典主义传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之意。读此诗令人深思,今天的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可以说,两位诗人都对所在时代不幸在最初就埋下了祸根,~开始就没选准自己的
之前的语言传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均追求平淡自支点。而这一言外之意是通过一种简洁、形象而委婉
然的语言风格,让人耳目~ 新,这是相似之处,但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便是陶渊明诗歌的高明之处。
者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与陶渊因此,陶诗中没有赤裸裸的说教,却给人一种淡淡的
明的诗歌“含蓄而蕴藉”的语言风格相比,华兹华斯启示,让人思考活着的意义何在,给人一种感动的力
诗歌的表达方式更为直率,语言也更具张力,具有量。这种感发人心的力量是通过大自然的种种形象
“直率而深广”的特点。来传达的。在陶渊明这里,情感与思想完全融为一体
了,融合得那么自然,表达得那么含蓄而又韵味无

、陶渊明:含蓄而蕴藉
穷,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这与他无意为文。一切都
陶渊明生活的晋宋之际,诗歌语言“俪采百字之是有感而发,只不过写胸中的一片天地而已。
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以追在这里,陶渊明没有花哨的技巧,不像李贺那么

“含蓄而蕴藉”与“直率而深广”——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语言风格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047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