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糟)和管沟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基坑(糟)及管沟的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
1. 在基坑(糟)或管沟工程等开挖施工中,当可能对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永久性道路产生危害时,应对基坑(糟)、
开挖基坑(糟)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的挖方,以便于在该处集中排水。
基坑(糟)或管沟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出隐蔽工程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下一工序。
6. 开挖基坑(糟)或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标号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糟)或管沟底面标高时,
深度在5m内的基坑(糟)、管沟边坡的最陡坡度
土的类别
边坡坡度(高:宽)
坡顶无何载
坡顶有静
载
坡顶有动或
中密的砂土
1:
1:
1:
中密的碎石类土
(填充物为砂土)
1:
1:
1:
硬塑的粉土
1:
1:
1: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黏性土)
1:
1:
1:
硬塑的粉质黏土、
黏土
1:
1:
1:
老黄土
1:
1:
1:
软土(经井点降水
后)
1:
—
—
7. 在软土地区开挖基坑(糟)或管沟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地下
〜,方可开挖。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回填完毕。
施工机械行驶道路应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砾)石,必要时应铺设工具式路基箱(板)或梢排等。
(2) 相邻基坑(糟)和管沟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做好基础。
(3) 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群桩附近开挖基坑(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桩基位移。
(4) 基坑(糟)开挖后,应尽虽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待做基础时挖除。
挖出的土不得堆放在边坡顶上或建筑物(构筑物)附近。
在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开挖基坑(糟)或管沟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坑(糟)或管沟的开挖、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和回填土等应连续进行,并应避免在雨天施工。
(2) 开挖前应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施工用水和生活废水浸入施工场地或冲刷边坡。
(3) 开挖后,基土不得受烈日曝晒或雨水浸泡。必要时可预留一层不挖,待做基础时挖除。
(4) 采用砂垫层地基时,应先将砂浇水至饱和后再密实,不得采用向基坑(糟)或管沟内浇水使砂沉落的施工方法。
8. 基坑(糟)、管沟回填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土前,应清除沟糟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
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到损伤时,方可回填。
(2) 沟(渠)回填顺序,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
(3) 回填土料、每层铺填厚度和压实要求,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如设计允许回填土自行沉实时,可不夯实。
(4) 基坑(糟)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
(5) 回填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宜选用非膨胀土、弱膨胀土或掺有适当比例石灰。
(6) 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道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7) 在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9.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10. 雨季施工
(1) 雨季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重要的或特殊的土方工程,应尽虽在雨期前完成。
(2) 雨季施工中应有保证工程质虽和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并应随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
雨季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疏浚或加固,必要时应增加排水设施,保证水流畅通。在施工场地周围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糟)内。沟糟外侧应设挡水坝,防止地面水入糟。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应采取必要的防洪措施。
雨季施工时,应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道路路面
土建施工方案说课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