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正确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1 页









  二
  目前,直接从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由两部分人员构成:一部分是从事人大工作的人员,另一部分是媒体的记者。这两部分人有着各自的优势,也有着各自难以克服的弱点。这种现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人大新闻宣传阵地常常形成“空当”,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缺乏人才队伍。










  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人大专业知识丰富,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特点和过程最为了解,他们能够掌握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强的特点,理应成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主体。但这些人在日常工作中所从事的文字工作,往往写的是公文而不是新闻,新闻写作恰恰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弱项。作为文字的表现形式,公文文体与新闻文体是不同的。
  那么,公文写作与新闻写作有哪些不同呢?笔者认为,首先是观念不同:公文写作要务虚,讲求概括性和条理性;新闻写作则务实,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要求具体性。其次是结构不同:公文展示事物或事件的横向关系,重在表现结果,需要高度的概括性;新闻则表现事物或事件的纵向过程,需要展示事物或事件的过程和细节,而且过程的重要性大于结果的重要性。再次是素材的选择和使用不同:公文往往不需要展示具体的事实和使用具体的素材,新闻则要有具体的新闻事实。最后是用语不同:公文写作往往使用概念性的定性语言来表达主题,新闻写作则要以新闻事实来表达观点,用语要求客观。










  目前,担纲人大新闻宣传主阵地的各省、市的人大期刊,多数还没有摆脱内刊的倾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刊物刊载的文章的文体表现形式,仍局限于领导讲话、经验介绍、工作总结之类的公文,缺乏鲜活生动、有新意、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文章。而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并没有引起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重视,这的确值得人们深思。
  专业新闻工作者写作新闻比较在行,但他们一经涉足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则对人大工作的法律性、程序性强的特点往往把握不住,对人大的规范性用语显得十分生疏。比如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对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对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对政府财政预算及执行的报告,对大会的议案,哪些地方该用“审查和批准”,哪些该用“听取和审查”,哪些是“审议”,哪些又是“审议通过”,一般采写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新闻的记者,的确如堕五里雾中。再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的选举任免权,“选举通过”、“任命”、“决定任命”、“批准任命”的对象各是什么,哪些是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职权,哪些又是常委会会议的职权,不熟悉地方组织法和选举法的新闻记者,对此也只能是门外汉,在选举任免程序中,有些媒体记者在党委建议名单提出后,尚未经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常委会会议通过前,就冠以××厅局长的职务在媒介发稿;有些地方人大选举产生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或检察长,尚未通过上一级人大会议决定任免或批准任免,就抢发××任中院人民法院院长或检察长的新闻,这些显然都是违背法律程序的。










  人大制度的各种称谓、术语的表述,都有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法等法律的依椐。但在宣传人大新闻的媒体上,不断出现词语表达的错误。如有人分不清人民代表

正确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ba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2-03-19
最近更新